朱家健: 台灣大罷免撕裂島內團結信任
台島將於7月26日起舉行為期四周的所謂第一輪「大罷免」投票,對於早前階段被政治操作被聯署和公告,只要達到「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而「同意票數達原選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的門檻,被罷免的對象則不再擔任該個公職。第一輪「大罷免」投票涵蓋了來自四個縣市的24名「立委」和已被停職的新竹市長高虹安。

民進黨透過「大罷免」,好比「非我族裔」就要被換下的專制橫蠻。賴清德硬要把被「大罷免」的國民黨籍立委形容為「雜質」,難道民進黨籍人員全是清流嗎?賴清德的「雜質論」其實是對政敵的人格侮辱,是對2024年選民抉擇、民主選舉制度的質疑,硬要用骯髒方式把國民黨籍立委拉下馬更是打臉選民。原本罷免機制的設計,是讓選民可以透過法律程序對貪腐風波、濫權、桃色醜聞等的立委、市縣長的不信任機制,然而,在民進黨的黑箱操作下,罷免機制被濫用,淪為民進黨排除異己的政治工具。若果某數名國民黨籍立委在「被罷免」不幸落馬,除了淪為「罷免劇本」的犧牲品,議席懸空後,藍白陣營「立法院」優勢不再,重新洗牌,民進黨更將透過稍後的補選 (如有需要),把至少6名民進黨籍的參選人用同樣的政治手段「保送」進「立法院」,令「立法院」藍白 – 綠比例失衡並傾斜向「台獨」份子,屆時民進黨執政的阻力大減,並將在島內外實施大小「台獨」大計。

被「大罷免」困擾的國民黨籍立委被抹黑、被標籤、被捕風捉影、被莫須有,甚至乎,民進黨口中的「親中」取態成為國民黨立委的包袱,務實民生也成了「罪狀」,難道只有主張「台獨」才是台灣政客的「政績」嗎?兩輪「大罷免」真的能為賴清德應對台灣風災災情乏力開脫洗白嗎?不,這簡直是要轉移焦點!如果硬要把國民黨籍的「立委」形容為「雜質」,那麼,賴清德和他帶領的民進黨不就是「毒物」、「害物」嗎?賴清德分散其救災無能的視線,混淆公眾視線,撕裂島內團結信任,卻毋視台南災民的迫切民生需要,本末倒置,罔顧災民生活在水深火熱,而且雙颱風又正來襲台島,賴清德卻仍把時間心思放在催谷「大罷免」,政治用意明顯。
借用3年前蔡英文在林昶罷免選前的演說指出:「罷免是人民的權利,但是不能是政治鬥爭的工具,我們一定要用手中的這一票,遏止沒有正當性,只為政治計算的罷免,為了黨派的利益,為了個人的權位,要拉下第一位的『立法委員』,這樣都是沒道理啦」;而同場賴清德也表演了雙重標準,賴當時表示:「這個莫名其妙的罷免案,把它終結,同時終結惡質的罷免文化」,短短三年半,賴清德的前後矛盾再次讓他丟盡面子,誰是「雜質」似乎已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