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 葵:有好戲 觀眾自然入場

進戲院看戲熱潮不復當年,有人認為與票價太貴有關,一張戲票動輒百元,長者半價優惠,也只限於看早場的舊片。互聯網流行,很多人終日看手機,自然對看「貴價戲」興趣大減。
筆者覺得如內地片《哪吒》第一及第二集,即使是動漫,但一集比一集精彩,大人小孩都愛看。港片《破.地獄》雖然講殯葬,但仍大受歡迎;還有《九龍城寨之圍城》不僅賣座,道具場景還被政府用作旅遊地標。其實只要戲好,便不愁沒有觀眾。
筆者小時候住土瓜灣馬頭涌道,天天見到對面的珠江戲院,很有進去「玩」的衝動。該戲院於1964年開幕,有座位1,895個,是當時香港第二大戲院,有糖果部、自動電梯,二樓和三樓有兩個佔地2,200呎的觀眾休息室,有8個男女廁所之多,女廁還設有巨型化妝鏡,可惜於1994年結業。時至今日,部分紅色小巴仍以「珠江戲院」為站名。該戲院曾放映講東江水供港的《東江之水越山來》,觀眾看到激動處掌聲不絕,那種氣勢非同凡響。
香港寸土尺金,大戲院佔地太大,慢慢被迷你戲院取代。1988年灣仔影藝戲院開幕,創立初期專門播放非主流藝術電影,內地的《孩子王》及台灣地區的《尼羅河女兒》讓人眼前一亮,歷年最賣座的電影是日本片《搶錢家族》,筆者也曾看過。去年離世的日本紅藝人中山美穗的《情書》也在該院上映過,叫好又叫座。灣仔影藝雖迷你,但座位寬闊,在小戲院看藝術電影有種另類優雅感。
諸事紛雜,經濟轉型,既是危機也是轉機,人們付錢玩樂,當然要問是否值得,可能正是電影從業員所要深思的。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