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 葵:為沒有雪櫃而哭
一位當教師的作家說:「有學生看到我寫的一篇文章,內容提及當年沒有雪櫃,她哭了。這是好事,讓她明白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並非必然。」
戰後本港生活貧困,原是不堪回首,那教師對學生要言不煩,曉以大義。這時代的孩子生來就吃飽穿暖,奇怪「區區一個雪櫃,怎麼會沒有呢?」
筆者小時候家中也沒有雪櫃,新鮮菜肉太貴吃不起,常吃菜脯和鹹魚仔。菜脯是醃製過的鹹白蘿蔔乾,如今也有人吃,用來配粥、做菜脯蛋等,只是過過癮,並非當主菜。以前一般家庭都懂得把製好的蘿蔔乾入罐密封,以常溫放陰涼處保存。其實腌得好的菜脯也不是沒有營養,蘿蔔乾含有維生素B和鐵質,可以降血脂、降血壓,但菜脯太硬,長期吃對牙齒不好。
現在大條鹹魚被視為貴價物,昔日窮人吃的是半隻尾指般大的鹹魚仔。用鹽醃並曬乾後的魚肉,古已有之。以前雪櫃未普及,肉類在常溫下容易腐壞,所以漁民便用鹽把漁獲醃製成鹹魚,以便長期保存,也銷售賺錢。
其時我家常吃菜脯和鹹魚仔,用豬油和豉油伴飯,就算一餐了。有次媽媽外出,姊姊煮好飯等媽媽回來一起吃,我端菜時不慎把姊姊用油炒熱的菜脯打翻在地。媽媽回來後,姊姊訴說她把撒在地上的菜脯撿起來洗過再炒,令我內疚得很。
「沒比較就沒有傷害」,戰後百廢待興,有飯吃已不錯。戰時媽媽吃足三年番薯,但能吃上番薯也屬萬幸,有人吃食肆後巷從管道流進溝渠的殘羹剩飯,有人吃樹皮,更多的人活活餓死。
人人都想過好日子,迫不得已吃苦,事過境遷,練就了較易滿足、喜而忘憂的樂觀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