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哲:牛仔褲也成文化交流載體
經濟逐步恢復,推廣產品的展覽會漸多。近日的香港牛仔節在本地展完,再往粵港澳大灣區展出就是一例。
佛山是大灣區的重要城市,有陶藝、武術、粵劇之鄉美譽,蔡李佛拳、洪拳、詠春拳等不少拳種和流派都源於佛山。筆者小時候家貧少吃零食,但常聽長輩盛讚佛山小吃如盲公餅、崩沙、九江煎堆,偶爾吃到一兩口便感到很幸福,對佛山也倍感親切。
牛仔褲通常由斜紋布或斜紋粗棉布做的工作服或運動服,1960、70年代美國荷里活牛仔片中的男主角穿牛仔褲,帶動國際流行風潮。筆者小時候,社會流行喇叭腳、褲頭低的牛仔褲。學校嚴管女生的校服裙須及膝、男生的校服褲要直筒形,但對教師的衣着並沒有怎麼約束,一位年輕男教師常穿闊腳低腰褲授課,令同學們羨慕不已。
2022年10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一個小鎮拍賣會上,一條1880年代的牛仔褲以8.74萬美元售出,令原屬普通工人穿着的牛仔裝更添聲價。牛仔裝推陳出新,例如補丁、毛邊牛仔褲。筆者是過來人,知道年輕人追時髦,但見女孩子穿開多個小洞的超短牛仔褲招徭過市,總覺得不妥當。
香港牛仔節近日在中環街市、荃灣南豐紗廠、深水埗基隆街舉辦,有人以牛仔布搭配中式盤口和花紋,又以雷射方式印製鳳凰圖樣,中西合璧,創意無限;有設計師專門往雲南學習傳統的藍染工藝,回港用在牛仔裝上。廣東有工廠對牛仔褲洗水用的水質要求嚴格,令香港行家佩服有加。想不到牛仔裝也能成為兩地文化交流的一種媒介,實屬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