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 君 : 花燈展=「打卡」+學習


       

        中秋節期間,筆者走訪了好幾個花燈展覽會,個人較喜歡黃大仙祠的花燈,既富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又能滿足「打卡」者愛美的需求。

        花燈會以「燈映秋夕」為主題,有十二生肖花燈,也有一個高3.5米的「燈映秋夕」巨型花燈裝置,非常奪目。嫦娥、玉兔、雙龍戲珠、麒麟獻瑞、眾神賀壽系列: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人物、福祿壽三星、古典神話小說《封神榜》中寓意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大肚佛等。眾仙「站」在水池上,伴以小橋流水,晚上亮燈,光影互動,色彩璀璨。這些手工紥作件件都是藝術品,足以讓觀眾尤其是青少年上一堂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課。

        天花板的走馬燈既好看也含不少知識。「走馬燈」源於宋代,花燈內中置輪軸,輪軸周圍置剪紙人和馬等圖像,輪下燃燭,熱氣上騰,空氣對流。輪軸轉動,紙像投影隨之不斷旋轉,由於紙像起初多是武將騎馬圖畫,燈轉起來好像人馬在你追我逐,故名走馬燈。

        黃大仙花燈會也有動物花燈:魚、馬、牛、鶴、兔、龍、鼠、牛、熊等,活潑生動,其中白鶴成雙,脖子互纏,狀甚恩愛,反映紥作花燈者頗了解鶴的特性。白鶴在中國文化中象徵吉祥如意和長壽。不像其他哺乳類動物,天鵝、鴻雁、白鶴等雀鳥,夫妻間能終生廝守。丹頂鶴即使遇到危險,一方也不會捨另一方不顧而去。若一方先死去,另一方會孤寡餘生,不會另結新歡。

        看今年香港的中秋花燈展覽,好些是為「打卡」而「打卡」,沒什麼藝術可言。黃大仙祠花燈會寓遊樂於學習,應是今後花燈會的典範。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