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可 :落實施政須先清疫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在立法會發表任內第4份《施政報告》,其中頗大篇幅談及致力復甦經濟。其中的落實撤銷非住宅物業雙倍從價印花稅,11月26日生效。這項措施於2013年實行,以遏止市場炒賣。疫情下生意難做,政府撤銷這項「辣招」是適得其時。另外,中央已通過24項大灣區政策措施,內地港資醫療機構可用香港註冊藥物、港珠澳大橋實施「港車北上」等等。特首本來於10月14日宣讀《施政報告》,因要赴北京、廣州和深圳與相關部門商議,爭取支持惠港的各項措施,《施政報告》才延至昨日宣讀。港人在內地的重要事項逐步得到落實,這是好消息。
特首說房屋是眾多問題的癥結,政府已全數覓得建31萬個公營房屋的土地;現金津貼將發給長時間輪候公屋的基層家庭;加快黃竹坑舊式工廈重建或改裝;重建大坑西邨,預料可提供3,300個單位;研究劏房租務管制等等,這些也是基層市民的佳音。每年行政長官在立法會宣讀《施政報告》時,反對派例必大吵大鬧。昨日的宣讀是前所未有的暢順,因為反對派議員總辭,議會已回復正常運作,這也是香港之福。
誠如林鄭月娥強調:如果香港不能有效地控制疫情,所有措施都很難開展。其實,市民渴望的是「通關大禮」。疫情迅速反彈,林鄭說是「在專家的建議下推行抗疫措施,並沒有受政治影響」、「力争在市民支持配合下清零」。自跳舞群組爆疫後,政府強制有關人士檢測,有人等不及免費檢測的長龍,被迫自費檢測;很多人如的士司機也已檢測過多次。疫情嚴峻,反對派又大倒台,筆者實在看不到此時全民檢測有何障礙。口罩令仍繼續;酒吧、浴室、派對房間、夜總會要關閉;餐飲宴會上限40人、每枱4人等等,這都是說做就做的限制令,全民檢測也一樣應該可以做到。拖延檢測,病毒在社區不斷擴散,更有可能變種,清零將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