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 君 : 《大公報》獲獎的啟示


消費者委員會日前公布「第20屆消費權益新聞報道獎」得獎名單,《大公報》憑「HPV疫苗陷阱系列」、「醫療券系列」及「程式與我系列」報道奪得兩項金獎及一項優異獎,更憑「HPV」獲得最高榮譽的「20周年年度大獎」。

去年愛國愛港媒體大公文匯集團受黑暴攻擊,辦公地方屢遭破壞,前線記者也多次受傷。加上疫情多月猶在,記者常要冒險採訪,其專業精神值得肯定。《大公報》創刊於1902年,是中國發行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其副刊《大公園》是發掘巴金、沈從文、曹禺等名作家的園地,《大公報》的新聞報道和語文水平毋庸置疑。今次憑「HPV」報道摘金及獲「20周年年度大獎」,報道透過深入採訪和調查,揭露本港有診所出售問題疫苗,繼而揭發與診所有聯繫的疫苗中心、醫療公司、藥業公司、中介行業等一整條利益鏈的問題所在,引起香港及內地大批苦主查問及要求相關診所退款,其後這些診所及公司先後搬遷或結業,有關人士被追究法律責任。「醫療券系列」是記者深入採訪及調查報道並提出多項建議,其後《施政報告》更落實部分建議。「程式與我系列」是探討Apps如何改變人類的生活模式,程式同時衍生更多新職位。

《大公報》日前再有獨家報道:有藥房懷疑違規出售需醫生處方的「白瓜子 」 、咳藥水等藥物,更有藥房在店內闢暗格供懷疑癮君子「叉電」。其後警方與衞生署採取聯合行動,在油麻地兩間藥房內檢獲兩支懷疑含有第一部毒藥的咳藥水及10 粒俗稱「白瓜子」的左匹克隆,拘捕了3名藥房男職員。被捕者涉嫌在沒有藥劑師的監督下和在沒有醫生處方的授權下出售懷疑毒藥,共被控5宗罪。《大公報》的報道有益於社會,相比之下,黑媒起警察底等涉嫌揭隱私違法劣行,還堂而皇之說是「為公眾利益」,實在是媒體中的壞分子。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