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 君 : 良好的普檢體驗
筆者日前往荃灣體育館接受檢測,留下良好印象。那天早上10時往該館,見到人龍頗長。由於事前沒有在網上預約,只好排「沒有預約」那條隊。「預約」人龍也頗長,但很順暢。我排了大半個小時始能入內,進入場館,量體溫、用館內提供的搓手液搓手,按照地上「大腳板標貼」指示前行以保持「社交距離」,途中見到關愛座。我因沒有預約,要登記,之後獲發一枝上寫號碼內有小棉棒的膠管,行到負責做檢測的醫護前給她遞上膠管。「檢測格」之間的距離頗遠,看來多過1.5米。醫護為一個人做完檢測後,馬上換手套,再用消毒紙巾抹拭枱椅,才檢測下一個。
輪到我了,那女醫護給我遞上一盒紙巾,叫我從中抽出一兩張紙巾,包住自己的口罩,之後解釋檢測程序。她先用一枝小棉棒伸入我的鼻孔,再用另一枝小棉棒伸入我的喉嚨,叫我「呀」一聲,就這樣完成了。我戴回口罩,再用枱上的搓手液搓手,全過程不足5分鐘,我並沒有不舒服感覺。離開體育館前獲贈一瓶酒精搓手液。所有工作人員都很專業且很有禮貌。隔了一天我收到短訊,說檢測結果是陰性。
先預約其實較穩妥,但由於黃絲一度胡亂預約,令網上「塞車」,有人無奈之下便逕自前往。有人遲遲未往檢測,是持觀望態度,看看檢測會否不舒服,及後聽聞有口皆碑,這幾天人數便大增,預約人數已超逾100萬。政府為此延期至本月11日。
私家診所或醫院的檢測動輒要數千元,如今普檢費用全免,為何不參與呢?至今從普檢中找到幾個陽性,有黃媒竟問:「只找到幾個隱形患者,是否不符合成本效益?」拿生命跟「成本效益」掛鈎,很不應該。需知每個隱形患者都有機會傳染數十乃至上百人,多找到一個社會就多一分安全,經濟及早恢復也多一分希望,這方面更有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