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健 :BNO成了第N次的財富剝奪
英國聲稱將延遲BNO持有人在英國的逗留條件,並考慮接納在英國住滿五年的BNO持有人的入籍申請,其實,英國此舉,不但是對香港事務的干預,更是另類對香港立法會 (將延期舉行) 的操作,炒作香港議題,成了個別親英反對派的其中一項政綱,吸引親英選民的票源,變相遙距影響香港的政治生態。英國脫歐後,積極尋求出路,卻苦無頭緒,BNO卻可引來資金,把移民成了一門新產業。
英國在鴉片戰爭強迫當時的清政府簽署《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賠償白銀;再簽署《北京條約》,強佔九龍半島,賠償白銀;其後再簽《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用九龍界限街以北及新界的土地,賠償白銀;這五十數載是當年的大英帝國對中國的第一次財富搶奪。
英殖時期的香港,更是被英國剝奪財富的主要對象,當時香港駐軍軍事費用由英國政府及香港政府各自承擔一半,換言之,英殖時期的香港納稅人是要向英國繳納軍費的,並支付英國軍艦的巨額維修費用等;此外,很多工務局的基建項目,例如香港地鐵的建造、赤鱲角國際機場的興建,都是由英資公司中標和承包,變相是對我們的再次財富搶奪。
英殖政府也向外資低價出售很多香港土地,如位於中環甲級商業地段美國駐港領事館的土地,以及英資財團持有的土地,若果他們在市場出售土地資產套現,又是另一次的財富搶奪。
港人BNO護照演化(圖自網絡)
再者,在英國大英博物館和民間流傳很多我國珍貴的歷史文物,部分國寶經由愛國商人或集團基金競投購買送回國家,從而在百多年後「回家」,卻是以天價成交,這就是外國強盜後裔向我們變相的再次財富剝奪,尤如第二次搶劫。
時至今日,英國仍然幻想他們的國籍很吃香,意圖借出售國籍來哄騙香港人移民該國並每年奉上巨額資產,租住他們的房屋、並餵養他們的教育產業和醫療產業,一本BNO只是一個延長的臨時簽證,寄人籬下,五年期間需要向該國進貢,BNO本身就是一個產業,試問不是第N次財富剝奪是什麼?
港人BNO護照(圖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