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 葵 : 店舖靜靜起變化

那天經過旺角,有店舖關門大吉,也有店舖門庭若市。新冠肺炎疫情加上暴亂,香港經濟大受影響,店舖關門,可以理解,但另一家店卻人頭湧湧,就令人特別好奇。那「旺店」賣的是口罩、眼罩、酒精搓手液、漂白水、洗潔精、抹手紙、毛巾、小掃帚、小拖把、小垃圾箱等等,全都是家居用品,產地來源海內外都有,每種物品都標上了價格,頗大眾化。店子裝修簡陋,但燈火通明,店員不多,看來並不作長遠經營,只賣過渡時期的抗疫物品。
這家「旺店」,估計前身可能是藥房,因疫情加暴亂,生意欠佳,但店主選擇不關門,口罩、消毒液等貨源,店主並不陌生,稍作轉型,又可以另起爐灶,繼續營業了。又或者,老闆之前並未開過店,今次是藉着客觀大環境,自找貨源,這就比前者需要更努力,也更辛苦。無論老闆是何許人,背景怎樣,看其生意滔滔,給人的印象總是正面的,令人覺得店主是想爭取做點小生意,挣點錢糊口,總比什麼都不做,只「坐着等運到」強,令人佩服。
筆者想到一個任職藥房的藥劑師朋友說,藥房日前從原先的舖位搬到不遠處另一個舖位,此因新舖位租金較便宜,為了節省開支,老闆搬到那個舖位去,是想繼續做生意,不想停業。新舖之所以較便宜,是因為那邊人流較少。店員幾個月前已經一起減薪,共渡難關。不畏艱辛的精神,令人感動,這店了不起。
疫症初來時,為了提醒市民保持「社交距離」,當局限食肆四人一桌。食肆生意也因此一落千丈。沒多久,大廈信箱多了不少食肆的割價、外賣自取打折等宣傳單張。街上也多了送外賣的人。逆流而上是考驗,咬緊牙關跨過去,誰有耐性,誰能變通,誰就是贏家。逆情緩和時,政府放寬食肆至八人一桌,也多次給企業發放「保就業」資助。政府解生民於倒懸,但長貧難顧,生民也要救自身於危難,自己想辦法求存,從來都是香港人的強項。
只是,有些人為了種種原因,縱使歐美疫情和政局比香港嚴峻得多,還是想到盡快移民。聽說有人急着賤價賣舖「套現」,不惜把年前在深水埗買下、原價一千五百萬元的舖位,割價至七百一十萬元出售。香港是個移民城市,從來都有移居海外的,但也有更多回流的。到了海外,自己能否從頭做起,能否做「一等公民」,自己的決定,有何後果,由自己承擔。上述那廉價舖位,搶購者有二十人之多,你不做我來做,堅守香港家園的人還是佔大多數。
關閉多時的海洋公園已重開,今年國慶煙花匯演,現正接受贊助申請,這都是好事。筆者期望港區國安法早日落實,香港人早日重享安定繁榮的日子。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