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 葵 : 台灣選舉政治的滑稽相

韓國瑜前年以高票當選台灣高雄市市長,今年6月6日在「罷韓投票」中,竟又高票罷免,驟然失去市長職位,令人匪夷所思,這件事又一次讓人看到民主選舉政治的滑稽相。
只不過是一年半前的事,韓國瑜當選高雄新市長,坐的位還未暖,想做的事才剛展開,很多計劃還在議事過程中,便忽然來個「罷韓投票」。在韓國瑜之前,20年來,高雄都是民進黨的「鐵地盤」,歷屆市長均由民進黨方面奪得。但選民於一年半前卻選了國民黨的韓國瑜,而且給他的票逾89萬票之多,得票率超過5成3。但一年半後的「罷韓投票」,結果是「同意票」竟多達93萬9千多票,「不同意票」只有2.5萬多票之少,令當日被捧上天的韓國瑜,一下子給摔回地面。韓國瑜給選民的最大承諾是改善經濟,為此,他曾有大陸之行,因為他認識到,高雄甚至整個台灣,要改善經濟,不能不首先跟大陸交往;他也到過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招商,為高雄業界帶來超逾50 億新台幣的訂單。但就在工作剛展開之際,成績尚未體現出來,竟然瞬間被罷免,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在「什麼都未做,什麼都不能做」的情況下,先高票當選,後低票下台,「民主選舉」是這麼兒戲的嗎?這就是民主?先前給韓投票的選民,為何這麼快倒戈?一年半就看出新市長不濟?即使韓的工作成績未如理想,在短時間內所獲票數之高低差別為何如此大?
這件事告訴人們兩點:一是民主選舉政治並不如某些人所迷信的那麼民主,它令社會停滯不前,發展緩慢,例子屢見不鮮;二是在台灣經濟疲弱、當局施政無方的情況下,民進黨不只仍可以保住「總統」大位,而且更能把基地高雄重新奪回來,可見民主選舉政治背後,蘊藏着很多不可告人的不民主!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