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代周刊》發布抗疫群像,中國內地一個騎電動車送外賣的小哥,作為唯一的華人面孔登上了封面,另一位騎手小哥的抗疫故事也被該周刊詳細報道。
新冠病毒高度人傳人,人們盡可能留在家裡,便大大減低社區爆發的風險。避免外出,生活必需物資如食物等就要靠外賣或網購。駕電動車速遞網購物品的小哥,對內地人而言並不陌生,在疫情嚴重時期,小哥的作用更大。他們中很多人每天要奔波100多公里,且冒着可能受病毒感染的風險才能完成工作。顧客中不乏醫院或隔離營內的高危人士,甚或已染疫症的人。有些地方如北京風大,小哥即使戴着口罩,口鼻還是進了不少沙子;雨和雪齊下時,電動車試過壞在半路上,小哥要自行推車走好幾公里;當越來越多小區封閉後,小哥更要在小區門口等待客人下樓取外賣;有小哥把救命藥送給一位老人時,得知老人還沒有吃飯,小哥便進廚房煮了一碗麵,順手打了兩個荷包蛋給老人。離開時,小哥還把老人的垃圾倒了。小哥們把工作當作使命,盡心盡力去完成。
社會並沒有忘記小哥們。他們曾被習近平主席多次點讚;有顧客定了兩份餐,領餐時告訴小哥,有一份是為他點的;他們被冠以護「胃」隊、擺渡人、英雄騎士;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人社部)還將適時啟動《工傷保險條例》的再次修訂工作,把外賣員、網約車司機、快遞員等從業員納入工傷保險制度保障當中。猶記國慶時,很多外賣騎士小哥在其電動車後插上國旗,在交通燈前停下來等候開車時,那旗海飄揚的壯麗場面令人感動。一個外賣小哥可以讓至少100人不用出門,雖是小人物,但為社會作出偉大貢獻,絕對是時代英雄。而內地外賣小哥登上《時代周刊》封面,香港大多數媒體卻沒有報道,令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