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可 : 不提鴉片怎叫鴉片戰争?
近日香港一間大學的附屬中小學,有一份閱讀材料,題為《為什麼中英爆發鴉片戰争?》。香港作為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教師多讓學生讀中國歷史很有需要。但奇怪的是,該教材講鴉片戰争,卻不提「鴉片」這核心內容。
該材料大概說清朝「天朝上國」,認為自己是世界文明中心,視洋人為夷狄。天朝奉行儒家思想,不接受外國的政治觀念。英國自從工業革命後,需要向外擴展新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但天朝視外國運來的呢絨、紗、鐘錶等是無關重要的東西,而自己運向外國的茶葉、大黃、生絲、陶器等是外國人的生活資料和賴以為維生的東西,並認為向外國開放廣州港通商是天朝的恩澤,這就是中英之間發生戰争的根源。末尾還給學生一道思考題:鴉片戰争的爆發是必然的?
其實,有關鴉片戰争的真相,歷史已經有了定論。當時英國的羊毛、呢絨等工業製品在中國銷量欠佳,相反中國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在歐洲大受歡迎,這使英國在中英貿易中帶來龐大的貿易逆差,英國當時實行金本位貨幣政策,而中國以銀作為交易貨幣,英國要從歐洲大陸購入白銀作為貿易用途,令英國白銀外流,利潤受損。於是,英國運用卑劣手段,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換取白銀來平衡逆差並牟取超額利潤。此舉令很多國人染上鴉片毒癮,精神萎靡。清朝官員林則徐在虎門沒收並銷毀英國不法商人的鴉片,英國以此為藉口,派軍侵華挑起戰争。不幸的是,清朝在鴉片戰争中戰敗,簽訂了不平等條約,把香港割讓給英國,直到1997年回歸祖國,才得以洗掉民族恥辱。
香港的學校有這樣是非不分的毒教材,怪不得不少青少年常公開舉英國和美國旗,不認自己是中國人,令全球中國人感到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