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健: 如何慎防墮入「虛擬貨幣」騙局
金融騙局看準人們貪婪的心理,如雨後春筍的繁衍,巧立名目,金融老千屢屢穿得身光頸,油腔滑調,搏得受害人的信任後便金蟬脫殼,逃之夭夭,只留下無奈的受害人和一堆廢紙。
繼「千年蟲」、「倫敦金」後,這一期較「暢銷」的金融老千局圈套,要數「虛擬貨幣」和「挖礦機」了,所謂「虛擬貨幣」,並不是真正貨幣,沒有幣值和流通量,沒有貨幣的價值,沒有可兌換、交易、儲蓄的功能,不能在市場上購買物品,更不能升值。那麼,憑什麼來哄騙人家購貨呢?便是靠堆砌故事和無中生有的假消息。買家要掏出真金白銀,金融騙子便會「售賣」「同等」「幣值」的「虛擬貨幣」予買家,可謂空手套白狼,無本生利。這些所謂「虛擬貨幣」,其實只是一堆沒有意義、沒有價值的編碼,所謂「挖礦機」,又是騙局昇華的另一層次,對老千來說,是會生金蛋的母雞,透過「挖礦機」老千局,騙徒找到幾何式倍增的受害人上鈎,更即時袋袋平安。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這是黃金定律。部分虛擬貨幣騙局便是捉住受害人對高科技和金融市場的一竅不通或半桶水,以假資訊哄騙受害人,加上部分金融老千會以俊男美女或專才人士的身份出現,塑造成功形象,堆砌財富的假象,迷惑人心,向受害目標拋眉弄眼,施展美人計或拋書包,搏取受害人的信任,受害人或假聰明或為了面子,而不知不覺墜入騙局,賠上了畢生血汗老本。
「虛擬貨幣」虛有包裝和偽論說,其實是以訛傳訛的玩意,只是建基於謊言的基礎上,卻憑一張白張、幾個號碼和花言巧語,妄圖「點石成金」,其實是「點人失金」。「虛擬貨幣」沒有貨幣之名,更無貨幣之實,在苦主口中,只是大玩出口術的數字遊戲,這場賭博,除了開盤者以外,人人均是輸家,更是輸掉投資的全數金額。與真實貨幣相比,虛擬貨幣沒有等額的真金白銀作抵押,不能流通,只是一套可進行「內部交易」製造供求和價格的斂財工具、是一堆人手調控的數字,完全沒有意義可言。
「虛擬貨幣」和「挖礦機」騙局賣的並不是什麼超級貨幣,而是賣良心,買無知,金融老千穿金戴銀的背後,是引君入甕,再榨乾受害人的積蓄,部份受害人更因「投資」「挖礦機」而欠下一股債務。「虛擬貨幣」其實是以商業模式運作的騙局,是有組織運作,哄騙受害人以巨額金錢購買根本不存在的「虛擬」商品,立心不良,警務處商業罪案調查科有迫切性把這些金融老千集團連根拔起,同時,亦可透過《警訊》節目警惕公眾「便宜莫貪」,並教育市民慎防墮入相關「虛擬貨幣」騙局。
作者為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