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 葵 : 醫療券和康健中心應相輔相成

政府為醫療券金額加碼,鼓勵長者有病找私家醫生;又籌劃地區康健中心,都是源於香港人口老化,病者日多,希望紓緩一下公營醫療的沉重壓力。醫療券計劃已運作10年,是時候作出檢討;地區康健中心屬新事物,若開了個好頭,也是病者福音。

食物及衛生局建議規定長者每兩年只可以把最多2,000元醫療券用於視光服務上,此因政府發現在長者醫療券計劃下,過去數年視光師申報極高金額的宗數不成比例地多。一副好一點的眼鏡動輒4、5千元,這就輕易把5千元為容許累積上限的醫療券「一鋪清袋」,長者若要看醫生便要完全自費。視光師學會喊冤,認為驗眼加上配眼鏡,眼鏡功能多元化,收費水平參差,「申領金額較高屬正常」。也許這項初步檢討尚有微調空間,但給「用醫療券配眼鏡」金額設上限,看來輿論多表贊同。且看設限後情況如何,政府日後可再作檢討,令醫療券真正惠及長者。

地區醫療方面,食物及衞生局早前宣布成立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將位於葵青區、預計吸取第三季投入服務的首間地區康健中心的經驗,在全港18區逐步籌劃設立地區康健中心。如何能發揮這些中心的最佳作用,關鍵是中心主要提供的服務種類。聽說葵青區康健中心主要看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等慢性病,而葵青區居民卻眼疾較多,若該區多數病人仍要跨區看病,那麼康健中心便失去設立原意。葵青區是地區醫療試點,建議政府及早於每區作醫療調查,哪個區哪種病佔多數,對症下藥,每個中心才有用武之地。調查數據也有其他用處,例如將來建醫院或診所,因針對性強,服務也就更佳。

紓緩公營醫療壓力要多管齊下,並不斷檢討。優化醫療券和設立優質康健中心,此際應是大眾的殷切期望。
программ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видео с вкasiancamsdetachable cap sleeve for wedding dressprodvijenie.xyzvolga moscowдоставка товаров с ebay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