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哲 : 減磅意識要從小培養        

香港肥胖醫學會日前公佈最新調查結果,65%受訪者低估自己的體重,反映香港人對肥胖意識滯後。肥胖是百病之源,世界衛生組織已將肥胖列為慢性疾病。學會因此建議把「肥胖」正名為「肥胖症」,以引起公眾正視。

肥胖醫學會的建議很好,因為很多超磅的人確實不覺得自己是肥胖的:「家人(或朋友)不覺得我肥」;或者:「我雖然肥,但好人好姐,沒有病呀」。這些人是「自我感覺良好」,表面沒有病並不表示體內沒有問題,只是你的肝和腎仍在時刻辛勞地為你排毒,受勞役的肝腎到了難以再工作的臨界點時,問題便浮於表面。又由於血流到全身,屆時肝、腎、心、肺、腦等重要器官都會陸續出事。另外,據衛生署2014/15年的數據顯示,約3成港人屬於肥胖。肥胖醫學會去年訪問1,008人,逾7成人不知道世衛已將肥胖定義為疾病。上述數字是個嚴重警號:原來這麼多人對肥胖不當一回事。

猶記小時候街上肥人幾乎絕無僅有,那時香港經濟還未起飛,從未出現過「營養過盛」的字眼。那時候時裝雜誌每期都附有教人做衣服的紙樣,那紙樣來來去去只有大中細3個碼,照着縫衣,幾乎人人都合適,並未「考起」裁縫師。街上也難碰到肥人。但自從香港日漸繁榮,暴飲暴食者便日多,街上「肚腩行先」者大不乏人,包括只有10多歲的肥仔肥女。筆者有次在茶餐廳用膳,發覺旁桌一個少年也吃着與我一樣的粉條,粉條上有對我來說少得可憐的幾顆椰菜粒,但也被這少年小心翼翼地用筷子一一挑出來放在桌上。他有此舉動,想必是極怕吃比肉更健康的菜。

人腦能記住所吃的食物種類,一家人同枱食飯,正當父母都餐餐少菜多肉時,孩子也隨之慣於少菜多肉,日後難以改變。因此,減磅意識必須從小培養。www odnoklassniki ru одноклассники моя страницаnet budgetстворити сайт на googledlya-vkontaktesites de réservation de vacancestravel and leisure best tour operators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