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哲 : 統一評審副學位
檢討自資專上教育小組經過多番研究和調查,報告終於面世,提出了13項建議,包括統一規管副學位等自資課程,以及全面檢討及修訂《專上學院條例》,這說到了核心之處。
副學位是一個專上教育資歷的統稱,學生修畢副學位課程後可獲得比大學學士學歷低但比高中學歷高的資歷。目前,副學位包括了副學士、高級文憑、高等文憑、文憑和專業文憑課程等等,其中「副學士」之名起源自10多年前,受政府資助的好些大專院校不約而同設立附屬學院,後者開設多個自資課程,其中的副學士課程,據說可以銜接上正規大學。這類課程開始時確曾令未能考進大學而又想升讀大學的學生有「搭橋鋪路」的遐想,覺得雖然大學入學試落敗,但只要「再補些課」,就能進大學,畢竟,大學的附屬學院有「名牌效應」。然而,事實上,副學士課程既昂貴,就是讀畢課程,也未必一定就能銜接上大學。各附屬學院的這類課程水平參差,學院其實也有自己的辦學制度,輿論甚至還一度呼籲取消副學位。今次小組提出自資課程要「改革」和「現代化」,過渡期之後,他日這類相關課程受統一評審。至於課程的名稱,就由該院校的校董會決定。說到底,若收生不足,取消開設課程也無不可,校董會想必也會基於保護院校名聲而深思熟慮。另一方面,如果課程水平高,有口碑,也不必靠院校作「靠山」,附屬學院也能自己闖出新天地。小組的建議,大前提是支持公帑資助和自資專上界別並行發展,自資課程仍由附屬學院開設,但必須作「專精改革」,日後接受統一評審。
近日有媒體討論此事,對辦自資課程的學院以「業界」相稱,令人感到有點不太得當,需知用「業界」形容商貿事宜才比較合適,畢竟辦教育與做生意是兩碼事。但願他日自資課程通過統一評審制度,大專院校和副學位等課程有個清晰界定,二者都能各自作高水平發展,這才是學生願見、社會願見的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