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 葵 : 藏民「護臂甲」物中融情

一件西藏文物,鐵鋄金滿文護臂甲,出現於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雪漠玲瓏─喜馬拉雅和蒙古珍品》展覽上。護臂甲製作複雜精細。

「鐵鋄金」之外,還有「銅鋄金」、「金鋄金」及「銀鋄金」,泛稱「鋄金銀」技術,朝鮮及日本也有使用。這種工藝早在中國夏朝已經出現,現存出土的夏朝青銅器上就見到一些,工藝甫出現很快便達至成熟階段,一直維持到明清時代。明清時藏傳佛教地區常見到,包括藏民的日用品、佛教法器、兵器、馬具都有用到。「鋄」(jiǎn ,粵音「范」)簡單說是高速撞擊,但技巧異常複雜。鐵鋄金,由於金難以附在鐵上,必須把極細密的網格紋飾先挫在鐵器上,然後快速地把預先設計好的極幼金絲或極薄金片鋄在鐵器上,再把鐵器放進火裏燒,燒至一定溫度後,再用卵形或弧形石塊將鐵器碾壓或摩擦,使鐵器更緊實和光亮。

中大文物館展覽的這一對護臂甲,是夢蝶軒藏品,它高三十三厘米,寬十五厘米,是十八至十九世紀時期西藏貴族的珍貴物品。護臂甲上中間部分有滿文huturi jalafun,意思是「福壽」;最前端有張臉,是「榮耀之臉」,這張臉的頭有一對角,額上有日和月兩個圖案,眉宇間有慧眼,眼睛瞳孔鋄了銀。榮耀之臉是瑞獸,是佛教和印度教世界的一個標誌性紋飾,這個神只有頭部,沒有身體,偶爾會握着嘴含的藤蔓,代表源自天上的財富。瑞獸寓意吉祥,古代百姓希望平安幸福降臨,願望樸素,對瑞獸崇敬有加。金,是佛經中的寶貝,《佛本行經》中所說七寶之一就有金,《阿彌陀經》中也有金,金是信徒表達虔誠向佛的一項珍寶。

新石器時代,藏民已經有佩飾。西藏昌都卡若遺址出土的西藏裝飾品距今逾四千六百年,是迄今發現最早西藏飾物。及後飾物上有了階級和宗教的含義,材質多為天然用料如礦物寶石、有機寶石、金屬、皮毛、珊瑚、綠松石等,飾物圖案有動植物、幾何形,雕鏤花紋、拉絲、鎏金、鑲嵌等技術都用到,技藝卓著,價值高超,上述珍寶,有時甚至可以作為相當於貨幣的等值物,是藏民生活、生命和信仰的精神寄託。

西藏貴族佩戴很多飾物,藏族女子的身上更是珠光寶氣,她們愛佩戴珊瑚、瑪瑙、松耳石等珠寶。相傳誰家夫人頸項有越多的珍貴飾物,就代表這家人的財富越豐厚。藏民注重門當戶對,貴族人家互結姻緣,年代久遠,貴族網絡牢不可破。

這一對西藏鐵鋄金滿文護臂甲,以滿文吉祥字和瑞獸裝飾。物中融情,節日慶典大場面,由武官佩戴鐵鋄金滿文護臂甲,是清廷與西藏交往密切的見證。豐饒印記,寓意高遠,滿清入主中原後,積結團結各個民族,維持中國大一統,漢滿藏族都是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這一對珍貴護臂甲,體現的就是中國大一統崇高思想。pr продвижение бренда через интернетзаписаться в стоматологиюмакияж для карих глаз с розовыми тенямииандексla russie annulaire d’orжалюзи горизонтальные киев дешево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