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震:對黨章進行修改是黨的慣例

在昨天舉行的中共十九大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庹震透露,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根據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的需要對黨章進行修改,是黨的一個慣例。實踐證明,根據新形勢新任務對黨章進行適當修改,有利於全黨更好學習黨章、遵守黨章、貫徹黨章、維護黨章,有利於更好發揮黨章對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的指導、規範作用。

據庹震介紹,今年1月,在中共中央就黨的十九大議題徵求意見的過程中,各地區各部門普遍建議黨的十九大根據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根據形勢任務發展變化對黨章作適當修改。今年6月,中央發出通知,就黨章修改工作向各地區各部門徵求意見。各地區各部門向中央提交了書面報告,普遍贊成黨的十九大對黨章作適當修改,並提出了修改的意見和建議。還有一些黨內老同志、普通黨員給黨中央有關部門寫信,提出修改黨章的建議。

庹震表示,在綜合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決定對黨章進行適當修改,強調這次修改黨章工作,要把黨的十九大報告確立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戰略思想寫入黨章,使黨章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充分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充分體現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的新鮮經驗,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對黨的事業和黨的建設提出的新要求。

庹震說,8月5日,黨章修正案下發黨內一定範圍徵求意見,起草組根據各地區各部門意見進行了認真修改。在集中全黨智慧的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屆七中全會審議通過,形成了提交黨的十九大審議的黨章修正案。

十九大新聞發言人庹震表示 去槓桿未致經濟緊縮

十九大新聞發言人庹震昨日在北京稱,中國堅持積極穩妥去槓桿,堅持多管齊下、多種措施去槓桿,妥善處理好穩增長與去槓桿的關係,確保去槓桿不對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目前,去槓桿已經取得初步成效,沒有對經濟產生明顯的緊縮效應。

十九大新聞發言人當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庹震在回應記者關於「中國經濟增長和去槓桿之間哪個更加優先」的問題時,作出如上回應。

能把去槓桿和穩增長對立

庹震稱,不能把去槓桿和穩增長對立起來看。從長期看,主動去槓桿有利於消除影響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風險隱患,增強經濟中長期發展韌勁。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為去槓桿和經濟增長營造了良好穩定的宏觀環境。

庹震表示,5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改善。2013-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2%,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30%。

「當前,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不斷鞏固。近段時間,主要國際機構紛紛上調了對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我們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持續健康發展充滿信心。」庹震說。

中國全方位開放態度鮮明

對於外界希望中國經濟更加開放的問題,庹震指出,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中國向世界全方位開放的態度是鮮明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指出,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護不會變,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服務的方向不會變。

庹震說,近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在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推出了一系列擴大開放積極利用外資的政策措施。當前,中國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展,利用外資、對外投資、貨物和服務貿易穩居世界前列,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雙向開放格局正在形成。

庹震稱,中國的改革開放,正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繼續擴大對外開放,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我們要實現的,就是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至於「中國製造2025」政策對外國企業的影響,庹震稱,「中國製造2025」的一項基本原則就是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強化企業主體地位,「中國製造2025」及其相關的政策措施同等適用於所有在中國境內的企業,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
【商報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