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社評:林太首份施政報告展現雨後彩虹
特首林鄭月娥昨日發表其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報告」題為「一起同行、擁抱希望、分享快樂」,全長四萬九千字,特首在立法會以摘要講話取代了過去的宣讀全文。
「報告」發表前的特區社會,山雨欲來,政治爭拗不斷、社會分化撕裂、施政舉步維艱,市民都從心底裏渴望早日結束這種亂局,重見社會安定、人心舒暢、政通人和。上任僅一百一十多天的林太沒有令市民失望,昨日發表的首份施政報告,不僅措施具體、理念清晰,而且帶給了全港市民一個最美好的願景:政府全心全意為市民工作,為市民帶來幸福和安居樂業的環境;中等收入未有樓的市民有望「上車」;青年「三業三政」學業、事業、創業與議政、論政和參政機會大增,長者和弱勢社群可以得到更周到的照顧;經濟進一步多元化發展,金融業力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融資龍頭,創科將躍居未來撥款投資新「寵兒」,稅制改革有利於中小企,十八萬公僕首次擁有自己的培訓機構「公務員學院」,還有每月不多於三百元的長程公共交通津貼……任何一個階層、行業、界別的市民,都可以從林太這首份施政報告中嘗到「甜頭」、受到鼓舞和看到希望。香港又回到了作為一個經濟城市、宜居城市的原有角色,特區政府和廣大市民完全站到了一起,真正想到了一塊,大家一起向前同行、擁抱希望、分享快樂、建設香港。
施政報告是特首的「化身」。當然,作為政府全年的施政規劃和重點,施政報告不可能由特首一人「閉門造車」,而是凝聚了各政策局、行政部門和社會人士意見的心血結晶。上任伊始,林太便開始了施政報告的諮詢工作,包括要求各部門提交方案,並廣泛會見了包括反對派議員在內的各界人士聽取意見。
而說施政報告是特首的「化身」,是特首個人政治智慧、施政理念和能力、經驗的綜合體現,亦非虛言。事實是,昨日發表的首份施政報告是「集體創作」,但在立法會宣讀的長約一小時的「報告」撮要,一字一句均出自林太本人手筆,而從中也的確可以清晰見到不少具個人風格和魅力的地方。林太首份施政報告充分展示其個人熟悉政府施政和運作的專長,但如果僅僅如此,那充其量也只能說是一份好的工作規劃,還說不上是一份撥正船頭、指明方向、對全社會具有引領作用的特首施政報告。而可喜的是,「報告」不僅全面論及經濟、民生、發展方面的種種具體事項,更重要的是,林太毫不迴避地觸及到了政治和體制上的敏感議題,而且旗幟鮮明地表明了自己和政府的取向與立場。林太指出: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年,是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里程碑。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重要講話中,語重心長地指出了香港的命運從來同祖國緊密相連。二十年來,香港依託祖國、面向世界,保持自身特色和優勢,成功證明了「一國兩制」是香港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是「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的。因此,每一個熱愛香港的人都有責任全面準確地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沿着正確的方向前進,都有責任向任何衝擊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行為說「不」,都有責任培養下一代成為具國家觀念、富香港情懷和對社會有承擔的公民。
同樣,林太在「報告」中也重申:經過香港市民跨世代的努力和無數在風浪中的考驗,確立了司法獨立制度、奉行法治精神,並建立了高效廉潔的政府,孕育了新聞自由的氛圍,以及尊重人權、多元包容、言論自由等核心價值。自回歸以來,這些制度優勢、權利和自由都在「一國兩制」的原則下,受到《基本法》的保障。這些憲制、文明社會和道德的底線不容逾越。「我和特區政府將竭力執行『一國兩制』、維護《基本法》和捍衛法治。」
事實是,林太作為新一任特區行政長官,首先是得到中央在政治上的高度信任,而這種信任是林太得以做好特首工作、包括實現她在施政報告中向市民作出的一切經濟、民生承諾的「本錢」和基礎,如果沒有一個在政治上、在「一國兩制」、國家主權等大是大非問題上具有堅定立場和足夠承擔的特首,社會問題不易解決,也不會實現真正的進步和團結。
未來特區政府施政和整個特區發展,在林太有理想、有決心、有能力的領導下,是完全可以實現施政報告「結語」中所描繪的美好願景:所有生活在香港的人都抱有希望、感到幸福,有信心香港這個家是一個富公義、有法治、享文明、安全、富足、仁愛和有良好管治、具發展潛力的國際都會。香港的固有優勢並沒有消失,香港人依然優秀,香港精神亦無減退,只要大家能夠凝聚共識,善用自身長處,定可熱切期待有更加美好的將來。
【大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