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社評:施政報告為香港描繪新願景帶來新方向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天公佈就任後首份施政報告。據了解,林鄭月娥會以新的思路和形式來推出報告,即不是將整份報告逐字讀出,而是摘錄概要,除了列出部分具體施政措施外,還會以宏觀的論述,描述對香港未來的新願景和新方向,讓大家一起思考怎樣實現香港和諧發展、港人安居樂業,以凝聚市民共識,努力形成社會共同的新發展目標。

回歸以前的香港,缺乏長遠的規劃和鼓舞人心的願景。這是因為英國殖民統治者,將香港形容為「借來的時間,借來的空間」,對香港沒有長遠打算,自然談不上長遠規劃以及給市民帶來什麼美好願景了。香港回歸後,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香港人能夠在這片熱土上自主規劃自己的發展。歷任行政長官都提出了許多社會發展目標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香港克服了各種內外困難,社會繼續保持繁榮穩定;同時,也努力推動了香港逐步融入國家發展。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近年香港陷入嚴重的「泛政治化」漩渦,反對派人為製造對立、對抗,阻礙經濟社會發展,民生也受到拖累,市民都成為受害者。特別是面對國家飛躍發展的機遇,香港不少方面落後於「大時代」,令關注香港前景的廣大市民非常焦慮。

香港應該有一個怎樣的未來,廣大港人希望今後生活在一個怎樣的社會?只有謀劃未來,構建大願景,才能樹立起奮鬥目標、凝聚人心,給廣大香港市民帶來美好的願景和實實在在的成就感。習近平主席在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親臨香江,主持特區「成人禮」,表達祝福、體現支持、謀劃未來,為香港更好發展指路引航、加油鼓勁。同時,也帶來了種種實質性惠港措施。新屆政府上任後,各界人士普遍希望能夠擺正香港的位置,找準香港的定位,集中精力務實解決經濟民生問題。「修補撕裂、重建和諧、共謀發展」已成為香港社會各界的共同期望和訴求,更成為構築香港遠大願景的社會基礎。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年初的競選期間,在政綱上提出了她對香港未來的願景:讓所有生活在香港的人都抱有希望、感到幸福,有信心香港這個家是一個富公義、有法治、享文明、安全、富足、仁愛和有良好管治,具發展潛力的國際都會。她還指出:這個今日看似難以實現的夢想,其實離我們不是很遠。香港的固有優勢並沒有消失,只要我們能凝聚共識,善用自身長處,香港的前途是光明的。正式上任之後,林鄭月娥又帶領政府團隊,經過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進一步完善政綱提出的施政策略,從而形成了今天公佈的施政報告中的美好願景和實施方法,包括推動香港在國家繁榮發展的大格局下,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找準自身發展定位;同時,也提出把管治新風格、政府新角色、理財新哲學落到實處的具體方法,以推動經濟發展和努力改善民生、協助市民安居、支持弱勢群體、增進市民福祉等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廣大市民展示出一幅看得見、摸得的絢麗畫卷和規劃藍圖。

相信這份施政報告會努力告訴廣大市民:美好的願景就在眼前,前進道路的方向已經明確。接下來就需要以「鐵肩擔道義、實幹創新局」的承擔,發揚港人萬眾一心、克服艱難、永不言敗的獅子山精神,把施政報告所提出的發展目標逐一落實,讓美好的願景化為香港長期保持繁榮穩定、廣大市民福祉大大提升的現實,讓廣大港人的香港夢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之中,使東方之珠更加燦爛奪目。

 

【文匯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