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社評:「港獨」泛起非偶然 政府應對須果斷

「港獨」在大學校園公然播「獨」,引起公眾的強烈譴責。然而,過去慣常對教育事務發表意見的「教協」,此次一反常態,無一句質疑之詞,更遑論譴責的行動;而其他反對派,要麼「噤聲」,要麼「明撐」或「暗挺」。種種異常舉動以及「巧合」的時間節點,不得不令人思考:「港獨」突然沉渣泛起,難道僅僅只是偶然?

原本已沉寂一時的「港獨」,突然選擇在大學開學之際鬧事,儘管其主角是大學的學生會,參與者亦是以學生為主,看似「偶然」,然而,隨着時間的推進,種種不尋常之處逐漸浮現。最明顯之處,莫過於反對派在此期間的拙劣表演。

反對派從一開始「低調」,到逐漸高調介入。先是以所謂的「言論自由」為由,支持「港獨」學生;又以所謂的「大學自治」為名,反對外間批評。更有甚者,惡意製造內地學生與本地學生的矛盾,將一宗反「港獨」的自發行動,歪曲成兩地衝突事件。就連教大出現的冷血言論,反對派非但沒有批判,甚至倒打一耙攻擊建制派,一步步地在校園裏操弄起一齣宣揚「港獨」的鬧劇。

「港獨」這種過往不曾有過的「高調」與「規模」,足以顯示這絕非「偶發」事件,而是一場經過精心策劃、有人居中「協調」的行動。

實際上,選擇九月上演的這起「港獨」鬧劇,反對派是經過精心策劃的。選擇現在這個時機,有其現實的迫切需要。過去一段時間來,隨着香港形勢的整體好轉,求和諧求發展已成市民的強烈願望;而反對派「雙學三丑」等極端分子被判入獄,更令其失去繼續欺騙年輕人的藉口。可以說,反對派面臨的是一個極其被動的局面,為求扭轉「下風」,他們需要發起一場新的政治運動,去「吸納新血」、騙取年輕人支持。而九月份新生入學之際,便成為反對派興風作浪的絕佳時機。

通過升級「港獨」行動來撕裂社會,通過誇大兩地矛盾以加劇社會分化,通過煽動暴力對抗來強化對抗……反對派及其幕後勢力真正要達到的目的,是要以「港獨」為抓手,破壞新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有效施政、破壞本已形成良好氛圍的社會環境、破壞「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全面實施。如果讓其圖謀得逞,則當前香港社會難以安寧,特區政府將難以有效管治,未來香港也將陷入長期的動盪當中。

正因為如此,當前校園播「獨」的問題,絕非一句「教育歸教育,政治歸政治」那麼簡單。遏制「港獨」,關係到維護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維護法治的根本原則,更攸關七百萬香港市民的整體長遠利益。大學管理層固然責無旁貸,特區政府更有責任採取主動、果斷行動。面對公然違反基本法與本地法例之行為,沒有任何妥協的餘地。

【大公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