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社評:樓市連升16個月 首份施政報告「考牌」

差餉物業估價署昨日公布本港最新樓價指數,七月份報336.8點,與今年一月比較,首七個月累計升幅已升近一成;而自去年四月至今,樓價指數已連升十六個月,成為近廿年來最長的三個升浪之一,且升勢很大可能會持續下去,創出新高。

樓價指數飆升,本已值得關注,而更令人驚訝的是,連續十六個月的升幅,是在政府已經連環使出「辣招」及一再對樓市作出警示之後,情況不但未有改善,市場反而如「借咗聾耳陳隻耳」般繼續照升如儀,而且越升越有,當政府「冇到」。此一現象,相信是大出政府意料之外的,政府未必認為「辣招」一出,樓價就會應聲下跌,但最少對市場也會起到一點澆冷水的作用,樓價怎樣都會「畀面」回一回,誰知事與願違,眼前事實就是兩個「連升」,一是今年首七個月連升、二是自去年四月升浪開始以來至今長達十六個月的連升。而到底樓市「抗壓能力」從何而來,相信不少專家學者也如丈八金剛摸不着頭腦,什麼「見頂」之類的「預言」就更是早已悄悄「收聲」。

因此,對正為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而四出聽取意見的特首林鄭月娥,對房屋問題如何「落墨」,眼前樓市「應跌未跌」的詭異氣氛,確實令她的「打響頭炮」增加了不少難度,必須要以更大的決心、勇氣和智慧才能「對症下藥」,找出問題癥結之所在。而這裏面,如何準確判斷人心所向和民意所趨,將會是勝負關鍵。

事實是,不管樓價指數如何「長升長有」,絕不代表本港樓市正在蓬勃向前發展,相反,異常的升浪反映的是人心不安和浮躁,入市只是「盡地一煲」和「飲鴆止渴」,而心底裏真正的期望是政府快快出手,將已經瘋狂的樓價壓下去,讓市場安定下來,市民不必再受這種「升又驚、唔升又驚」的痛苦折磨。

而無論是從服務市民之心還是出於管治需要,遏止樓市升浪將會是林太當前的施政重點和首份施政報告的焦點所在;可以說,只要在樓市方面能夠宣布一些具新意和有力的對策,從而令到市民相信樓市不會再有太大的上升空間、不會再有更瘋狂的升浪,那麼,林太的施政報告可說已成功了一大半。

日前,林太宣布委出由二十二人組成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希望就土地開發、利用和改變用途等方面在社會上來一次深入調查和大辯論,從根本上為增加土地供應、多建公共房屋營造社會氛圍和共識。這一想法是有突破意義的,但一來需時較長,最少也要花上一年半載,二來一些具爭議性問題如發展城郊綠地,要在不同界別、階層市民中取得明顯的共識,並不是一件易事,加上基建、規劃、建屋等在在需時,要看到成果不會是短時間內的事。其餘如「首置上車盤」、工廈改造等構思,也有必要盡量加快進度,坐言起行,先動起來再說,才能收到應有效果。

【大公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