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評論:從文憑試放榜想到的

作者:小 可

 

七月十二日是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放榜的日子,有幾件事值得記取。文憑試放榜前,連續兩個星期天,有個電台的訴心事節目,播出一個以該考試放榜為題的心理輔導專輯,讓考生和家長向專家傾訴有關該考試引發的種種心事。在當今諸事繁雜的大環境下,人們多關心青少年,的確很有需要。這是一個好節目。

小可曾當過多年報紙教育版採編者,深感培育新一代何其任重道遠。年前中學公開試放榜的前幾天,報紙教育版已經要籌備採與編的多項工作,較靜態的版面可以先做,諸如海內外升學途徑、幾家本地大學的聯合招生、其他出路如職業訓練、心理輔導等等的資料,其時上網並未普及,報紙這些資訊對考生是很有用的。加上前線記者採訪,六、七個版是少不了的。這也是多數報紙於這類公開試放榜時的基本做法。盡量給考生提供協助,小可覺得這項工作雖然繁重,也與上述那個電台專輯一樣,挺有意義。

小可幾十年前讀完中五,既要考學校的畢業試,又要考全港公開的香港中學會考,考試及格,若原校升不了預科(預備升大學的中六或中七的學習階段之謂),便要另找學校報讀。預科為時一年或兩年,轉眼過去,又要準備校內的預科畢業試,以及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即全港公開的大學入學試。其時還在港英時代,小可跟其他一般同齡學生一樣,同時報考了英國倫敦大學在港的考試。換言之,這三兩年間,校內校外,關鍵性大型考試之多,縱使那時青春年少,精力充沛,也大感吃不消,可說此生難忘。尚幸回歸後,二○一二年,特區政府教育及考試評核部門作出了大膽改革,在新學制下,學生完成了六年中學課程後,便可以參加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文憑試)。把從前多個考試合併和簡化,調和折衷,考生壓力大減,這又是可喜的另一章。

特區政府新班子上任不足一個星期,便火速推出了教育資助新措施,包括資助尚欠少許分數致上不了傳統大學,而要在其他專上院校捱貴學費攻讀銜接學士學位課程的「邊緣」學子,每人每年可獲三萬元免入息審查的學費資助,待立法會通過後,暑假後的新學年便可落實,大大減輕了有志學生和家長的負擔。這是另一項讓人津津樂道的德政。

著名藝人許冠文把自己的奮鬥經歷與青少年分享:他小時候和家人吃過第一餐,第二餐之前便要煞費思量,因為米缸已經米粒全無。一家人住在天台,盛暑時直接暴露在強烈紫外線下,痛苦不堪。其父教導他和他的兩個弟弟,一定要把書唸好。他一邊唸書一邊做多份兼職,終於熬出頭來。

許冠文此言,有勵志作用,惟當年他身處的年代,雖然窮,大環境還是基本平穩,只要努力,大多數人總能獲得回報。如今社會政治化,加上樓價瘋狂飆升,隨之租金上揚、百物騰貴,青少年遇到的掣肘比以前多得多。政府和社會有心人提供機會,給青少年扶一把,很有需要。

小可深信新政府勤政愛民,渴望媒體以教育大眾為使命,師長輩做好家校教育工作,多方配合,讓青少年明白人生本就是五味俱全,要有正確的價值觀,懷抱青雲之志,努力向上。小可看到的,是香港更美好的明天。

【大公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