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公擔道義為家國

抗戰時《大公報》不在日寇鐵蹄下出版一天而六遷其址,金庸與梁羽生開創新武俠世界,一九八二年《大公報》最早發布中國將如期收回香港的權威消息,拉開中英談判序幕……一個個「擔道義、為家國」的「大公故事」盡數收錄在《大公報》創刊一百一十五周年大型圖片展覽之中。多名政商界人士參觀後均讚不絕口,指展覽不僅客觀還原重大歷史事件,而且對香港年輕一代十分有教育意義,期望《大公報》再接再厲,愈辦愈好。

昨日正式開幕的「鐵肩擔道義 健筆為家國」《大公報》創刊一百一十五周年大型圖片展覽,共展出二百多塊展板,從《大公報》創刊、抗日、國共內戰、新中國成立,以及推動香港回歸祖國進程五個時期,全面介紹了這百年老報跨世紀的發展歷程。多名出席了開幕儀式的政界人士觀看展覽後感觸良多。

各界讚揚辦報嚴謹認真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范徐麗泰認為,這次展覽展出了許多珍貴的歷史圖片,是香港市民了解歷史的好機會。她說,「我們不僅要看香港,也要看國家的歷史」,當年積貧積弱的清朝受外國欺凌,是國人後來發揮愛國精神,拋頭顱,灑熱血,才換得今天這來之不易的局面。她希望大家繼續努力,共同達成我們的「中國夢」。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遵義表示,今次VR(虛擬實境)體驗很好,效果立體,而圖片展的展板也不錯。劉遵義寄語《大公報》:「除了要真正報道新聞之外,亦要糾正社會上錯誤的信息,希望《大公報》一如初衷,要公正報道。」

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立法會議員馬逢國表示,今次圖片展呈現出百年歷史,相當珍貴,相信在場觀看的市民都會感動,「很多香港歷史都被遺忘,或者疏漏了。我覺得對年長人士是一種回憶,對年輕人來說,更加是一種很好的了解與學習的機會。」他讚揚《大公報》辦報非常嚴謹和認真,這是一直以來的堅持,對社會很負責任。

沒有其他報紙可比擬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盧瑞安指出,《大公報》作為百年老報,歷經了多個歷史時期,清晰地展現了每一段時期的重要事件,「這是沒有任何一份其他的報紙可以比擬的」。他認為,這一點在如今充斥着偏激思潮的香港更是尤為可貴,有如「一股清流」,讓年輕人知道國家一路走來殊不容易。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霍英東集團行政總裁霍震寰說,自己是《大公報》的忠實讀者,一直通過閱讀《大公報》了解國家發展,並且看到一百一十五年以來,國家在不斷朝更好的方向變化,令人欣慰。霍震寰又指,《大公報》相關展覽,自己看過很多次,每一次忠於歷史,又都有新鮮的內容,讓人耳目一新。

籲發展網絡平台廣納讀者

立法會議員何君堯指出,圖片展極具啟發性,而有關英斂之成立《大公報》的歷史令他印象難忘,因為他創立了《大公報》「敢言」的作風,發表真知灼見,這需要莫大勇氣。何君堯又感嘆《大公報》能夠有百年歷史,殊不簡單,希望《大公報》員工能夠不忘初心。

批發及零售界立法會議員、自由黨副主席邵家輝表示,圖片展將《大公報》一百一十五年的歷史鮮活地呈現出來,令他印象相當深刻。他續說,網絡發展是一個大趨勢,所以網上資訊是相當重要。他認為,《大公報》應該積極發展網絡平台,繼續吸納更多讀者。

香港中華總商會常務會董劉宇新表示,今次展覽的主題「鐵肩擔道義,健筆為家園」是對《大公報》一百一十五年最準確的讚揚。綜觀整個中國近代史,中華民族早期受到壓迫,逐步走向富強,《大公報》串聯起每個重要時期,「我十分敬佩《大公報》所做的努力,今次會通過展覽,重溫歷史」。

【大公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