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地質公園列世界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會議5日決定,正式批准中國內蒙古阿爾山和新疆可可托海國家地質公園列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阿爾山公園擁有獨特地池景觀等,可可托海公園則擁有典型礦床和礦山遺址,吸引不少遊客。這是繼2015年敦煌世界地質公園、織金洞世界地質公園之後,中國再有兩地入選世界地質公園。至此,中國入選世界地質公園的數量達到35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當日發布的公告表示,中國、西班牙、法國、伊朗、墨西哥和韓國的8處地質遺產被正式列入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其中包括中國內蒙古阿爾山和新疆可可托海國家地質公園。至此,列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的世界地質公園總數上升至127個,分別來自35個國家和地區。

此外,教科文組織執行局會議同時批准了中國自貢世界地質公園和雷瓊世界地質公園的擴園申請。

公開資料顯示,阿爾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地處大興安嶺山脈中段,總面積約3653.21平方公里,以火山遺跡、溫泉地貌、花崗岩地貌、高山湖泊及高原曲流河地貌為主要特徵,擁有世界罕見的龜背岩地質地貌、分布密集的熔岩塚(丘)地質地貌、成因獨特的地池景觀地貌等。這裏是探索蒙古高原隆升機制以及研究中國北方地質環境演化的一部地學百科全書,是一處集科學研究、生態旅遊等為一體的內地最大火山溫泉地質公園。

中國世界地質公園達35個

會議中,同阿爾山一同被批准成為世界地質公園的還有新疆可可托海國家地質公園。可可托海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新疆阿爾泰地區富蘊縣和青河縣,公園面積619平方公里,以典型礦床和礦山遺址為主體景觀,加上獨特的阿爾泰山花崗岩地貌景觀和富蘊大地震遺跡,使它具有豐富多樣的科學內涵和美學意義。

地質公園是以其地質科學意義、珍奇秀麗和獨特的地質景觀為主,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自然公園,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出。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支持下於2004年啟動,旨在鼓勵地質遺產專家與從業人員展開合作,並尋求促進對地質災害、減災戰略和氣候變化的認識。同年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中國張家界等8處地質公園首批入選世界地質公園名單。截至目前,中國共有35個世界地質公園。

【新華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