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社評:考察東江水改善關係機不可失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二十多名議員組成東江水考察團,將於本月十四、十五日訪問廣東省;這是本屆立會跨黨派議員首次前往內地考察,加上下屆政府特首林鄭月娥已經選出,行政立法關係有望會得到改善。

東江水供港工程是內地六十年代初最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建設項目之一,與港人關係也最密切;六十年代初粵省大旱,本港實施四天供水四小時,全港市民叫苦不迭;內地決定興建東江供水工程助港,東江水須翻山越嶺、「倒流」提級,工程十分艱巨,中央及粵省官民為此作出了重大承擔。

而隨着改革開放的到來,全國到處大興土木、移山填土,廣東省也面臨嚴重的水資源短缺、水質污染、供水設施陳舊及成本上升的問題;但在優先保障供港的大前提下,東江水仍源源不斷輸港,而港方則負擔水費及部分興建、維修水管方面的費用。

但近年情況出現變化,由於需按照提前制定的供水量合約供港,出現了東江水供港量過剩要「倒水入大海」的問題,加上一些環保團體的質疑,反對派經常借東江水供水量、水費及水質等問題在立法會作出質詢,要特區政府水務官員到會作出解釋交代。

因此,月中的立法會議員東江水考察團,可說是當前重建立法會形象和改善行政立法關係的一大契機,而且機遇空前、機不可失。

機遇之一,是林鄭月娥已經當選為下任行政長官,日內就要赴京領取「任命狀」。過去,反對派在立法會內與梁振英「勢不兩立」、動輒「紮馬」,政改期間梁不止一次安排議員到滬、深與中央官員交流,反對派也動作多多、不歡而散,效果不彰。

但眼前,林鄭月娥已經一再向反對派議員伸出了「橄欖枝」,講明會以改善行政立法關係作為修復撕裂的第一步;如此「禮尚往來」,反對派議員也很應該作出善意回應,接受特區政府的安排和粵省發出的邀請,搞好這一次東江水考察之行,在溝通和合作方面以行動向前邁出一步。

機遇之二,則是爭取以「辦實事」改善在市民心目中的印象。

事實是長期以來,反對派議員在議會中只知「逢特必反」、「逢梁必反」,事事政治化,經濟、民生擱一旁,不是「點人頭」就是「拉布」,廣大市民看在眼裏、罵在口邊,早已不值反對派所為,連帶整個立法會的形象也被「拖低」,「垃圾會」的惡罵不是少有聽見。

因此,眼前這次東江水考察之行,反對派議員「一為神功,二為自己」,真要好好珍惜和把握,就東江水供港的水質、水量等問題作出一些切實的考察,提出一些合理可行的建議,令整個供水規劃更臻完善。

而為了要辦實事、辦好事,那些古靈精怪的行為就不要再搞了,「長毛」不要再穿什麼「平反」T恤,朱凱迪和尚有議席官司在身的姚松炎、劉小麗等人就更要知所進退、不要無事生非了。

【大公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