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社評:反對派借選舉搞「公投」圖撕裂社會

由「佔中」搞手、港大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策動的「特首選舉民間公投」,今日開始投票,部分「泛民」選委揚言將以「公投」結果作為本月二十六日特首選舉投票的「重要參考指標」。

事實是,自特首參選活動開展以來,反對派一直在拿所謂「民調」結果做文章,更把三百多名「泛民」選委的提名和投票取向說成是候選人能否得到廣泛支持的「指標」。候選人之一的曾俊華,也多次自詡「得到政治光譜上最廣泛的支持」,攻擊對手的提名票只來自建制派一方,無助彌補社會「撕裂」,日後管治上也會有困難,雲雲。

這些說法,難道是事實麼?答案是不。「泛民」的取向或支持與否,絕非此次特首選舉的唯一指標,更與下任特首的凝聚力和管治能力無關。

事實是,根據「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特首必須向中央人民政府和特區負責,中央對特首擁有實質任命權,而中央亦已「三令五申」,特首必須符合愛國愛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和港人擁護等四項基本條件,包括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而所有這些條件或要求,大前提就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包括支持全國人大「釋法」和堅決反對「港獨」。

那麼,人們不禁要問,在這些重大原則問題上,反對派包括「泛民」選委,一貫持的是什麼立場?取的是什麼態度?答案是,他們從不尊重中央憲制地位、從不維護「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更從不支持特首依法施政,在政改、「佔中」、議員「宣誓風波」等重大事件上反對人大「釋法」,為「港獨」言行撐腰,他們正正就是特區長期不得安寧、政府施政困難、社會分化撕裂的「麻煩製造者」和主要根源。

今天,在特首選戰面前,他們卻儼然以「建設者」自居,在那裏大談什麼和諧與施政,還企圖把自己扮成「造王者」,似乎得到他們支持的就是得到「最廣泛支持」,反之就是得不到「廣泛支持」。如此賊喊捉賊、首鼠兩端,他們就不知道「醜」字是怎樣寫的嗎?

因此,可以說,爭取和「政治光譜」上不同持份者加強溝通,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從而改變對立局面、彌合社會裂縫,都是作為特首候選人應有的責任;但是,三百多名「泛民」選委以及戴耀廷等人,他們自一開始就把提名票、選票視作操控參選人的工具,脅迫參選人要以反對人大「釋法」、聲援「港獨」議員官司作為「換票」的代價,實行「魔鬼交易」,如此他們到底是要和諧還是要撕裂、是要支持特首依法施政還是進一步對抗中央、違法亂港,已經是一目了然、不言而喻的了。

至於曾俊華,沾沾自喜於所謂來自「不同政治光譜」的支持,也就只能是「飲鴆止渴」,不僅不可能得到中央的信任,甚至連自己的「政治光譜」也弄得黯然無光、一塌糊塗了。

 

【大公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