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14億國人讓我「牛」
3月7日下午2點半,北京梅地亞新聞中心舉辦記者會,主題為《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全國政協委員成龍、劉長樂、馮驥才、蘇世澍、海霞出席。成龍在會上表示,「很多人和我說,大哥你好牛,其實不是我牛,而是中國牛。有14億人的努力和支持,我們的電影和傳統文化肯定能走出去。不是我們去找他,而是他們主動來找我們。」他並表示,時刻以中國人身份而自豪。\大公報記者江鑫嫻、謝光輝北京報道
成龍向在場記者講述了自己早年跟隨外國導演拍攝電影時的辛酸往事,沒有適合自己的角色,也沒有多少發揮的空間,完全是聽從別人指揮,花大量時間在做動作上。「我就放棄了美國市場,還是拍回我自己的東西。」成龍表示,堅持做一樣東西,不管有沒有人看見,只要用心做,一定有人賞識。
獲終身成就獎不敢相信
去年11月成龍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也成為首位獲得這項榮譽的中國電影人。被問及獲獎感想時,成龍說,當他接獲得獎通知時,第一個感覺是不相信,「四十幾年前我們拍低成本的庸俗動作電影怎麼會拿獎?」第二個感覺是「自己拿這個獎太年輕了」。但他還是很開心地接受。
成龍還分享指,最近出國開會,幾間大公司的老闆在等他。「《尖峰時刻4》、《上海正午》,現在要拍第三部了,在影片製作時,我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全部都是聽我的。」他自信地說,「14億人的中國市場令我牛」。
成龍正努力思考如何拍更好的中國電影,並在其中加入中國文化。成龍自豪地告訴現場記者,自己到任何場合,一定穿唐裝讓人知道,「我是中國人。」他說,「全世界人都要到中國分這一杯羹。有十四億中國人,我們電影人只要努力,很快就會走得更好,因為會有更多外國人跟我們合作,共同促進中國文化走出去」。
有壓力有利國產片進步
對有記者提問今年中美之間可能要商簽關於進口更多荷里活電影的協議,對於中國本土電影的影響問題,成龍回應稱,開放更多的荷里活大片進入中國市場,對國產電影而言壓力很大,但這種壓力也會令中國電影人更努力、拍更好的片子。他說,「如果只是關門拍自己的電影,沒有競爭的話,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票房成果。更多的片子進來,會讓我們更進步。」
對應中國的電影如何「走出去」,成龍坦承有時候也是蠻難的。成龍說,人家的片子也受到千千萬萬中國影迷喜歡,而且他們的技術、科技都比我們先進,我們有更多的機會看到人家的片子,學了他們的東西,也希望所有現在中國的觀眾去支持我們國產片。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對成龍的發言表示支持。他認為,CBA引入了籃球外援,中超引入足球外援是一樣的道理。中國電影人有這樣一個開放精神和志氣,才能拍出更好的電影。
【大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