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財爺「不能只做掌櫃」
每一任行政長官都有自己心儀的政府班子和組織架構,特首參選人、前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亦不例外。她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若當選,會希望找到理念相同、願意為香港服務的有心人擔任司局長,並會為此而向中央據理力爭。被問到她的新理財哲學與另一參選人、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的守財觀念明顯不同,林鄭月娥強調,審慎理財與保守甚至吝嗇有很大距離,在目前財政盈餘充足之下,應投放資源發展,財政司「不能只做掌櫃」,若未來出現財政司司長只顧把持財政,最極端就可以用問責制來免職。
林鄭月娥昨日接連接受兩個電台的訪問,繼續講述施政理念。在談到為何參選時提出新理財哲學,但現屆特區政府並沒有檢討expenditure guideline(開支指引)時,她表示,這要問上任或現任財政司司長,並解釋特區政府中各有職權,大家只能為自己的部門作爭取。
她續說:「但去到宏觀看經濟增長、儲備去到多少才可花錢,不是政務司的權力範疇。行政長官理論上有能力去做,但實際上,有關金融財政條例中,大部分權力在財政司司長手上,相信這是出於內部制衡的考慮。」
教育醫療改善急需財
不過,林鄭月娥表示,香港基本法亦列明特首須為整個特區負責,若沒有管理財政方面的職權,就難以負責,故自己若當選,會清楚履行特首責任,不會因為財政屬財政司職權,而放任不管。若出現財政司把持財政的情形,最極端就只可用到問責制,強調財政司「不能只做掌櫃」,只是管開支。
她強調,審慎理財與保守甚至吝嗇有很大距離,若大家滿意現況,或許可以管錢不用,「但現在不是這樣的情況」,指出在教育或醫療等方面都急需資源改善。
被問及一旦當選後的領導班子,林鄭月娥說,希望找理念相同、願意為香港服務的有心人擔任司局長,向中央提名,若心儀人選不獲中央認同,「我會據理力爭,否則如何做未來5年?」
林鄭月娥前日公佈了她在教育、置業、稅務三方面的政綱,包括增加教育經常開支50億元。針對有人稱,目前的教育經費每年都增加三四十億元,質疑林鄭月娥的增加五十億元教育經常開支其實「分別不大」,她昨日解釋,目前的開支增長只是按年的成本增長,如人手的工資,不是實質增長。
林鄭月娥強調,她提出的增加50億元教育經常開支,絕對不計這些成本增長,而是真正的增長,「若以今個財政年度注入50億元,就會是6.7%的增長。」
她又承諾,一旦當選特首,會於7月1日正式就任前舉行會議,了解教育界對使用該50億元的意見以決定緩急先後,並即時增加每年50億元的開支。
她坦言,教育界目前面對不少迫在眉睫的問題,包括幾千名合約教師能否變常額教席、學生入讀專上自資院校能否獲得資助等。教育是由心去做,錢不能保證優質教育,「但無足夠資源,提供穩定的環境,很難做心的工作。」
讓數千合約教師安心
她強調不應讓有熱誠、受過專業訓練的教師都朝不保夕,無法安心教學,故希望可增設常額教席。
在資助學生修讀自資院校課程方面,林鄭月娥認為這有助減輕學生負擔,讓他們專心學習,也提供誘因,讓一些原本打算放棄的學生繼續升學。
對不少人關注的TSA問題,林鄭月娥認為,TSA若是「壓力煲」,當然須大幅改善,但如何處理,首要是聆聽教育界意見。目前教育界就此議題有不同聲音,較統一的主要在小三TSA上。
【文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