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社評:全面開拓土地 圓港人置業夢

房委會昨日通過新一期居屋出售安排,並提高了申請家庭的入息限額和資產限額,讓更多家庭可以申請。置業是港人的最大願望之一,特首參選人林鄭月娥在政綱中提出以置業為核心的房屋政策,方向正確,把握港人訴求。不過當前最核心的問題,是土地供應無法滿足建屋的巨大需求。社會各界必須對填海、棕地、郊野公園邊陲土地等各種方法認真考慮,理性探討,凝聚共識,共同解決困擾香港的難題。

新一期居屋全面提升了申請家庭的入息限額和資產限額,2-9人家庭月入52000元以內,資產限額170萬元以內,都符合申請資格,無疑令更多家庭有機會享受政府資助的公營房屋。新一期居屋單位7折定價,售價139萬元至385萬元,並維持綠白表一比一的比例。不過參考過去幾年居屋開售的盛況,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白表家庭要圓置業夢,機會如同中六合彩頭獎。當前市民居住問題日益突出,一方面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增至4.7年,預料未來兩三年將繼續上升;另一方面購買私樓的入場費動輒五六百萬元,供樓負擔比率連續7年全球最高。

房屋問題是本屆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亦是新一屆特首選舉的焦點議題,是各參選人政綱的重點。林鄭月娥最新公佈的政綱,在房屋問題提出「以置業為主導」,打造環環相扣的置業階梯,在現有的居屋之下增加「綠置居」供應,在居屋之上新增「港人首置上車盤」,重燃無殼蝸牛的置業希望,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同。

不過,要落實幫助市民置業「上車」的大計,土地供應是核心,覓地建屋是王道。無論是「綠置居」,還是「首置上車盤」,歸根到底要面對地從何來的問題。現時唯一的「綠置居」項目新蒲崗景泰苑,是從原來用作公屋「撥出來」的單位。在土地供應捉襟見肘的情況下,拿原有公營房屋土地興建新項目,難免顧此失彼。情況就如現有麵粉不足以讓所有人食飽肚,即使整再多款式的麵包,亦不能讓大家變飽。對此,林鄭月娥明確提出,要與社會各界宏觀檢視土地來源,從填海、棕地、郊野公園邊陲土地等等,全面討論開拓土地的可能方案,讓社會作出抉擇。

事實上,要滿足建屋需要,關鍵要有土地。香港僅郊野公園就佔了近4成土地,是住宅用地總面積的6倍,加上遍佈新界的棕地和在維港以外填海,多管齊下,其實香港土地資源不能算匱乏。至於增加資助房屋供應需要的資金,港府9千億元的財政儲備,相信可以有所支撐。因此,目前最需要的,是在相關問題上的社會共識和政府執行力。

社會各界需要直面房屋問題的根源,開放思路,更希望新特首和新政府要有堅強的意志和洪荒之力解決。在現時幾位特首參選人當中,誰最有執行力,提出的房屋政策最切實可行,相信市民和選委心中有數。

【文匯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