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社評:林鄭肯聽意見選情已見「帶出」

特首選舉提名期將於本月十四日開始,四位參選人的活動亦已進入「短兵相接」階段,包括昨日同日分別拜會多個工商團體及與選委會面,推介施政理念,爭取提名票。

而截至目前為止,四名參選人中,林鄭月娥的選情已明顯被看高一線。對此,昨日有選委說得好,特首人選的四大準則,包括愛國愛港、中央信任、管治能力、市民擁護,林鄭都符合要求,有些則可以攞到高分,特別是「中央信任」這一項,選委不能不鄭重考慮,否則,選出不獲中央信任的人選,則絕非港人社會之福。

同時,還有選委指出,作為選舉委員,不論是提名還是日後投票,都不是一件個人的事,不能只以個人喜惡為標準,而是必須要考慮到對整個特區的影響,投下負責任的一票。

看來,在此次空前激烈的選戰面前,大部分選委都是理性、明智和負責任的,都能以「一國兩制」和港人社會整體福祉為依歸,認同中央提出的四項準則,對一票何投,是已經「心中有數」的。

而在四位參選人中,林鄭月娥的選情已開始「帶出」,這是令人感到欣慰的。

事實是,除了符合中央的四項基本要求外,林鄭本人在今次選戰中付出的努力,特別是令人看到她在不斷地努力和探索中能有所吸收、有所進步,在與工商金融界人士的會面中能謙虛承認對相關議題還要多作了解和多聽意見,表現都是踏實和可喜的。

正如林鄭月娥本人昨日所說,她不會在短期內公布完整的政綱,是為了要在提名期內多接觸選委和多聽取各界的意見,集思廣益,寫出一份具可行性和實實在在的政綱,在當選之後予以落實。林鄭月娥這一想法是完全合理和值得一讚的,事實是,作為特首參選人,參選過程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推銷自己、爭取選票的過程,而是要為改進特區政府施政和推動社會經濟民生發展找出切實可行的途徑,包括如何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識。因此,多走、多聽和多看、多思就是十分重要的,政綱不必急於搶先發表,當然施政理念要清晰、目標要明確,加上充分汲取「養分」之後,自然就能「水到渠成」,形成一份好的政綱,不致鬧出「六成人住公屋」這樣的笑話。

而在與各界人士、選委的接觸過程中,林鄭月娥的表現是符合「角色預期」和有目共睹的,而其中較突出的一點是在一些重大原則和敏感問題上,林鄭能秉持一貫立場,不會為了想博取選票而左右搖擺。如在與工商團體的會面中,她強調自己不是福利主義者,但堅持要讓更多市民都能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成果。

這一堅持就是十分可喜的。不要說安老扶貧是其「往績」和「強項」,更重要的是,關懷基層、憐老恤貧、社會公義應該是為政者的「本心」,更是社會發展和穩定的根本所在。期望林鄭在參選過程中繼續堅持「初心」,多聽意見,有更好的表現。

【大公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