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社評:林鄭「好打得」還須「好傾得」
特首選戰隨着四位參選人加緊拉票步伐,選情已開始呈現緊湊,眼前最新焦點應該是競選政綱的發展和比拼。
事實是,特首之爭,「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日前提出過四項準則:愛國愛港、中央信任、管治有能、市民擁護。這四者裏面,前兩者是大原則、大前提,特首必須得到中央信任,特首不可能不愛國愛港,缺此兩項根本不具備當特首的條件;但從港人社會而言,更感關注的則是管治能力和市民擁護,特別是管治能力。而管治能力是一要有實戰、二要有往績、三要有公論,不是自己說了算,更不是「說有便可以有」的。
就在昨天,參選人之一的前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談到了有關問題。她形容自己是一個「強人」,不喜歡「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而是「坐言起行」、着重執行。在工作上,跟她共事的人一般會較為辛苦、不能準時下班,但工作成就感會較大,相反,工作可能較輕鬆,但滿足感也不會大。
而除了執行能力外,林鄭還強調,「勤力」與「願意聆聽意見」也是她的優點。而只要對林太過往的工作表現有所了解,相信都會同意,這三點自我評價並不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而是確有事實依據的。年前「佔中」期間,她與「學聯」周永康等五名學生代表見面,就政改與基本法的必然聯繫講得頭頭是道,既堅持了原則、對學生的訴求也能給予認真聆聽和回應,而且體現出一份對年輕人的諒解與關懷。儘管會面談不攏、學生不肯撤退,但周永康等人事後對記者也承認林太是有溝通誠意的。
同樣,在年前的啟晴邨鉛水事件以至更早的天星碼頭和上水菜園村清拆事件中,林鄭不但敢於去到現場前線和抗爭者見面,更難得的是對問題的實質有比較深入的了解,能說出具體的背景資料、數據和關鍵所在,而不是講一些空泛的「官話」,「遊花園」。如果不是事前下過一番工夫,掌握有關資料,是不可能做到的。
當然,林鄭的勤奮和「好打得」不用懷疑,但如果作為一位特首,那就不僅僅是「好打得」那麼簡單了。
事實是,近年在特區的施政和管治工作上,除了一些實行方面的因素外,更大的困難和阻力在於溝通與包容,往往一個議題或政策提出來,各方特別是反對派,不是平心靜氣、客觀公正的去檢視與檢討,而是「立場先行」,反對派是「逢特必反」、建制派則是萬事支持,如此立法會審議成了一場鬧劇,政府則已經「預咗」通不過,也就省得再多花唇舌去進行溝通和游說,如此施政又焉能不舉步維艱、寸步難行?
因此,在施政和管治能力方面,聆聽、溝通和包容將會是下任特首工作的一大重點和挑戰,林鄭月娥昨天在訪問中顯然對此問題已有所了解,「好打得」如能加上「好傾得」,那就是港人社會之福了。
【大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