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遴選校長恐再被政治化
原定任期至2019年的香港大學校長馬斐森,昨日突然宣佈辭任校長一職,成為繼鄭耀宗後第二位未滿任期離任的港大校長。他昨日以個人名義發電郵予港大師生交代原由,承認將「跳槽」出任蘇格蘭愛丁堡大學校長,目前仍會留任至明年1月。對於馬斐森突然中途辭任,前港大校長徐立之感到愕然。他說,明白及尊重每個人有自己的安排,並相信校委會會以大學的利益為依歸,選出一位合適人選接任。前港大校委、遴選委員文灼非則認為,愛丁堡大學「好工難抗拒」。
或要求校委會跟進
港大學生會會長孫曉嵐昨表示,對於校長馬斐森辭任感到驚訝,亦擔心繼任人選。她表示,馬斐森並無和學生會,甚至向校委會透露過會辭職,認為他需要公開交代辭職原因及去向,學生會或會要求校委會加開特別會議跟進事件。
港大教師及職員會主席張星煒表示,馬斐森尚餘一半任期便辭職,會對港大運作造成混亂和不負責任,亦擔心馬斐森只做了兩年多校長便辭職,恐令其他人才對港大卻步,難覓合適人選接任。
「一份好工確難抗拒」
已卸任港大校委的文灼非,當年參與遴選馬斐森出任校長。他昨天表示,馬斐森面對一份好工的確難抗拒,愛丁堡大學的世界排名比港大高。他又對馬斐森未能完成一份合約感到可惜,認為對香港大學不理想,「除了遇上政治問題,以往校長最少歷任兩屆,教育政策亦最少需要十年才有成績,馬斐森只擔任了三年校長,是一件可惜的事。」
談到近年有政客將大專校園政治化,如過去港大委任李國章任校委會主席,便有反對派慫慂煽動學生騷動。問到會否擔心遴選校長再被政治化,文灼非直言有這個憂慮,但認為港大在遴選校長的機制上,充分聆聽包括校友、學生、教職員等持份者的意見,認受性高。他直言,外國人會較少政治包袱,少引起社會上的立場爭拗,不排除會繼續聘請外國人擔任校長。
另外,有大學教授認為,港大校長職位是熱廚房難捱,早走早着,「港大成為搵工踏腳石」。雖然馬斐森跳槽可能要減薪逾半,「但比兩年後失業好」。
【大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