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社評:打造年宵節慶 傳承文化促旅遊
春節漸近,為期7天的維園年宵市場昨日開鑼,全港的節日氣氛日漸濃烈。明年是農曆丁酉雞年,許多年宵攤檔以「雞」為題的商品作為賣點或特色,相當熱鬧。逛年宵是港人年末的一大傳統活動,既顯示出本地的傳統節慶特色,亦起到刺激消費、活躍經濟的作用。尤為重要的是,香港社會重視年宵傳統節慶活動,對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振興本港旅遊業具有獨特的促進作用。
過往一年,香港經濟未算太理想,尤其是訪港旅客和整體消費市道都錄得負增長。展望雞年,在歐美政經形勢不確定性增加情況下,香港經濟前景不容樂觀,進出口等傳統產業面臨嚴峻挑戰。但年尾辦年貨,購買禮品、年花等消費活動未受影響,很多檔主仍然對今年的年宵市道樂觀。除夕前幾日預料天氣晴好,十分有利於市民逛年宵購物。
近年有一個可喜的現象,就是年宵市場多了很多生力軍,一些青年學生競投年宵攤檔,擺賣自己設計的商品。例如,有大學生將懷舊玩具製成大型玩偶,這些年輕人創意十足,將本土文化融合產品設計,其意義不在於能否賺大錢發大財,而是讓年輕人的創意通過人山人海的年宵市場與全港市民親密接觸,年輕人一方面可以獲得難得的社會歷練,另一方面,社會亦藉此了解年輕人的思想和訴求,二者互動,相得益彰。
近年,年輕一代對西方節慶越來越熱衷,而許多中國傳統節日卻被青年人冷落,令人憂心。因此,辦年宵不單是簡單地慶祝春節,更應該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具有特殊的歷史使命。
香港華洋雜處,中西文化薈萃,本身就是中國與世界融合的橋樑,是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窗口,不少外國觀光客都會在春節前後來港觀光,感受中國最重要的新春佳節的濃厚氣氛。節慶活動早已成為很多國家發展文化產業的重點,特區政府亦應該思考如何更有效地運用春節品牌,宣傳中華傳統文化,推介香港「東方之珠」的獨特性,以振興旅遊業和零售業,創造新的商機,實現多贏效果。例如,食物環境衛生署可以考慮制定優惠政策,支持在年宵市場內售賣具中國及本港特色的食品;教育局和各大文化團體亦可以利用年宵市場,發掘銷售更多具傳統中國文化的產品,如此等等。
一年一度的年宵市場,可以刺激消費、發展經濟、推廣文化,全港市民可以藉年宵活動,展望新年的新氣象。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應該為年宵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對外推廣春節,讓這一節慶活動成為香港文化旅遊的一張名片。
【文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