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社評:政府應增加自願醫保的吸引力

據傳媒報道,食物及衛生局預計在本月中公佈自願醫保諮詢報告的詳情。有消息透露,該報告建議在2018年上半年推出有關計劃,市民購買合資格及有認證的醫療保險產品,可以申請退稅;但據稱「高風險池」和「必定承保」兩項重要內容傳將被抽起,為此許多業界人士和部分市民懷疑該計劃是否有足夠吸引力,能否產生應有成效。對此,政府有關方面在正式公佈方案時,應根據市民的疑惑給予全面解釋,和社會各界進行良好溝通,政府尤其應更多地體現公共財政的承擔,努力增加自願醫保的吸引力,否則,這項原本是有利於改善香港醫療體系結構和運作,並造福廣大市民的德政,將有可能沒有多少人積極響應。

醫療服務是關係到每一個人切身利益的重大而複雜的問題。香港醫療架構目前總體上運作良好,但也隱藏嚴重的危機。主要體現在公營醫療服務承受越來越沉重的壓力,許多低收入人士由於沒有能力負擔費用較高昂的私營醫療服務,只能在沒選擇的情況下長期輪候公營醫療服務,令公營醫院的服務長期處於嚴重供不應求狀態,加上人口老化以及醫療成本上升,政府的公共醫療開支異常龐大,2016/17年度醫療衛生的經常開支達570億元,佔政府經常開支16%。預計未來隨香港人口增長和老齡化加劇,這筆巨額開支將越滾越大。因此,政府確有必要及早採取有效措施,對醫療體制作出結構性改革,改善公私營醫療服務嚴重失衡的問題。而推出自願醫保,將有能力作出一定承擔的中等收入者,分流到私營醫療體系,確是其中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法。

但這個大方向正確的計劃,具體實行起來必然牽涉到各方面利益,政府也要考慮到能否長期持續的問題。由於政府強調醫保屬於自願性質,在推出這項措施時,就需要考慮到各方持份者的需求和利益平衡點,尤其是中等收入階層的心理以及需求,務求在體現社會公平的同時,努力讓計劃具有足夠吸引力。從目前情況看,如果僅是提供微不足道的退稅優惠的話,恐怕吸引力不夠,一旦參與的人不多,保險公司的保費也必然難以下調,整個計劃就很難維持下去。

另外,也有專家指出,政府在之前曾經提出過要為該計劃注資500億元,但此次好像又沒有了下文。雖然巨額注資會受到某些人士反對,認為是變相補貼了某個階層。但客觀而言,中等收入階層交稅多,又沒有享受到多少福利,在這些方面適當補貼一些,也不違背社會公平原則。最重要的是,政府注資可以充分體現政府的決心及承擔,讓該計劃能夠具有更多彈性和更具吸引力,更能有效地平衡各方面利益,讓自願醫保計劃先盡快推行,再根據實際情況適時檢討,總比長期陷入「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好得多。

【文匯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