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社評:「港獨」禍港已非虛言 必須加大遏制力度

《大公報》今日有一個專題報道,詳盡揭露了一個名為「時代思進」的「港獨」組織的成員背景及活動經過。報道內容使人看到:「港獨」在港已經不再是一句虛言,而是已經發展為一股有組織、有行動和有綱領的政治力量,長此下去,必會對港人社會造成極大危害,各方切不可再等閒視之。

事實是,自年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針對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鼓吹「香港民族論」、「自決獨立論」等提出警示以來,社會上對有關問題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普遍認為反「港獨」屬「小題大做」,甚至有將之視為特首「抽水」,對中央領導人嚴詞譴責也感到有「殺雞用牛刀」之嫌。香港到底有沒有「港獨」?所謂「港獨」又是否真的足以對特區和國家造成禍害?這在港人社會至今仍沒有一個明確的共識。

那麼,《大公報》今日發表的專題報道,應該可以為這一疑問提供一個清晰有力的答案:儘管中央一再提出警告,「港獨」不可為,一小部分人、主要是大學生,至今不僅沒有絲毫放棄,而且正以更大的力度在變本加厲的推動「港獨」,活動包括持續在學生刊物上發表「民族自決」一類的「港獨」文章,假借本土抗日曆史研究為名編造什麼「香港本土軍隊」,甚至訂製和穿上「香港義勇防衞軍」的軍服聯群結隊走上街頭;在活動中還提出要和「台獨」合流,認為香港和台灣有着曾被外國殖民統治、如今同遭大陸打壓的共同經歷,因此要共同營造「台灣人」和「香港人」的身份認同,聯手「抗中」和「爭獨」。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時代思進」的主要成員,大多為大學畢業生或尚在校的學生,他們把持了校內學生會和學生報的權力,利用這些平台散播「本土」論和「港獨」主張,把刊物直接送到同學以至其他院校、中學學生的手上。而這些似是而非的「本土」、「獨立」主張,加上組織「香港軍隊」、往台灣交流考察等活動,在年輕人中不能否認確是有一定市場的,對不少大學生以至中學生來説,「港獨」未必是他們認同的目標,但探討和研究卻不應該被禁止,甚至越是禁止越要討論,中學「通識科」不能討論「港獨」,教育當局是已經下了文的,但效果如何,卻只能説是「立此存照」而已,「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現象又豈是偶然。

而在廣大青年學生中,這種「滲沙挖牆」式的「港獨」活動,接觸多了,久而久之,就會「如入鮑魚之肆久已不聞其臭」,慢慢也就會產生一點同情以至認同之念,當特區政府、建制力量以至中央要出手遏制「港獨」的時候,他們就會為維護所謂的「思想自由」而站到「本土」和「港獨」的一方,後果就是出現類似違法「佔中」和旺角大年初一晚暴亂的大規模激烈對抗,局面就是難以收拾的。

因此,「港獨」絕非虛言,「港獨」禍港更已經是一個擺在全體港人面前的嚴峻事實;習近平主席在「新年賀詞」中提出堅決扞衞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任何人在這些問題上做文章,「中國人民決不答應」。「港獨」已經踩上了「中國人民決不答應」這條「紅線」,而與全國人民為敵,港人社會是否願意付出此一沉重代價?港人社會又是否付得起如此沉重的代價?這是港人必須面對和不能再回避的問題,而答案只能是堅決遏制「港獨」,絕不能讓他們把港人驅入「中國人民決不答應」這一嚴峻的境地。

眼前,對特區政府和所有愛國愛港人士來説,當前急務之一,是必須真正認清「港獨」活動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勿因惡小而為之」,切不可再以「學生哥玩嘢」、「不成氣候」等託詞來掩蓋事情的實質;一來激進「本土」派和「港獨」勢力是「貨真價實」的,並非「不成氣候」;二來,一旦要真的成了「氣候」,那時想要收拾亂局,也就事倍功半以至難上加難了。

而從特區政府方面來説,當前在遏制激進「本土」和「港獨」方面,必須做好兩件事:

其一是防止激進「本土」和「港獨」分子進入管治權力架構,從體制上加以杜絕,絕不能「養虎遺患」,眼前立法會劉小麗等四人的司法覆核案件必須作出符合全國人大「釋法」的判決。

其二是對青年學生的教育。昨日,教育局正在為初中歷史科教學問題的諮詢結果進行研討,包括什麼要「古今並重」,還要不提、少提「楚漢相爭」、「王莽篡漢」等朝代興亡,而要代之以什麼「政治、文化與社會發展」云云。歷史就是由朝代興亡交替組成的,而歷史經驗也就在這些興替過程中,更何況,「楚漢相爭」、「王莽篡漢」驚心動魄,絕非什麼「枝節」或「沉悶」。中史必須獨立成科,更必須由真正念過歷史、懂得歷史的人來編制課程和教科書,而不是什麼「教授接近獨立成科的中史課程」。

【大公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