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社評:積金對沖解死結 勞資長遠皆得益

討論多時一直懸而未決的強積金對沖問題露出曙光。有消息透露,政府打算就對沖機制提出一個「死線」日期,僱主不可再用「死線」之後的強積金戶口內的僱主供款對沖遣散費和長期服務金。另一方面,政府亦考慮降低現時計算長期服務金和遣散費的比例,同時設立有年期限制的資助金,在新制度下部分地支援僱主。這個做法面對現實,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反映了政府有承擔、有誠意去為打開這個死結作出積極有效的努力,既能保障僱員的退休福利,亦考慮到商界的顧慮和承受能力,讓商界有緩衝期過渡到新制度。社會普遍希望商界放開胸懷,正視打工仔面對的困境,更多地體恤勞工階層。打工仔的退休生活更有保障,可以有效緩和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改善營商環境,長遠而言,能夠令商界和全社會都因此得益。

消息人士所指的取消對沖機制的方案,一方面是透過兩種措施紓緩僱主壓力,包括降低計算長服金和遣散費的比例;另一方面是設立有年期限制的資助金,為僱主在「死線」後支付的遣散費和長服金提供部分資助,但比例逐年減少,到某一個年期後就不再資助。根據積金局的記錄,從2001年至去年,僱主通過對沖機制「沖走」的金額高達280億港元。其中月薪7100港元以下的僱員,由於無需作出僱員供款,意味一旦遭解僱,強積金戶口隨時會被全數對沖,退休保障歸零。單是去年,已經有45000名打工仔被「沖走」33.5億元,平均每人損失74000元的強積金,情況令人擔憂。

追本溯源,遣散費和長期服務金是僱員的失業保障,而並非強積金的退休保障,兩者性質不同。港英政府早於1974年及1986年已經在《僱傭條例》加入這兩項保障,當時還沒有強積金。後來探討成立強積金的時候,因資方堅持設立對沖機制作為談判基礎,讓這個機制存在至今。在勞方眼中,對沖機制是過渡安排,應該廢除;但在資方眼中,對沖機制是政府承諾,應予保留。強積金制度運行多年,逐漸顯現出一些問題,其中一點就是對沖機制造成一些低下階層的退休保障名存實亡,實質上已經衝擊到整體的退休保障制度。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亦曾承認對沖機制是缺陷,不能忽視。

誠然,強積金對沖問題相當複雜,要勞資雙方達成共識並不容易。商界擔心機制的改變會加重僱主負擔,在市道不好的時候難以承受,相關顧慮可以理解。但是政府的方案,已經充分考慮了商界的顧慮,並且願意部分補貼僱主因此多付出的成本,期盼資方和勞方作出適當的讓步,讓問題朝解決的方向邁進。只要是基於照顧基層權益的初衷,同時兼顧商家和社會承受能力,循序漸進、互諒互讓,相信一定能夠達成各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文匯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