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社評:人民幣資產有市 深港通正合時宜

近期環球金融市場震盪連連、股匯債波濤起伏,但短期市況波動不會動搖中國進行金融改革、推動資本市場開放與人民幣國際化的堅定決心,下週一啟動的深港通是在滬港通基礎之上進一步擴大跨境資金雙向流動的渠道,這亦標誌着內地與本港建立更緊密的金融合作關係,促進兩地金融走向一體化。

人民幣在今年十月正式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的籃子貨幣之內,躋身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市場對人民幣資產配置需求正在不斷增加。上月境外機構合共大手買入逾百五億人民幣債券,就連早前唱空中國的國際大炒家索羅斯也反手買入中資股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可見當前人民幣資產有市場,推出深港通正合時宜。

事實上,特朗普勝出美國大選之後,美元顯着急升,新興國貨幣首當其衝,但人民幣匯價表現相對靠穩,比日圓、英鎊及歐元等發達國貨幣波動性更低,一定程度增強外國央行以至機構投資者吸納人民幣資產的信心。

中證監與港證監公佈深港通下週一開通之後,在港上市而尚未迴歸A股的中資科技股昨日呈現急升,反映市場對深港通有所憧憬,不宜低估深港通對內地與本港資本市場長遠發展的利好作用。

對內地而言,滬港通與深港通相繼開通,意味資本市場大門對外全面開放,是與國際市場逐步接軌的重要舉措,尤其是深股最大賣點是科技、醫藥與新能源等新經濟股份,投資者可分享中國經濟轉型、新經濟崛起的成果,而且深港通可與金融、石化能源等舊經濟股份為主的滬港通形成互補作用,大大增加A股市場對海外投資者吸引力。目前深圳主板市場平均市盈率由去年高峰期的四十倍以上降至三十倍以下,難怪九成受訪基金表示有意參與深圳股市。

對於本港而言,深港通有助提升與鞏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近年本港人民幣資金池規模增長停滯不前,甚至出現收縮,引入深港通等跨境資金流動渠道與推出豐富人民幣金融產品極其重要,相信有利人民幣資金池擴容,港交所已籌劃推出商品通、債券通、衍生通及A股股指期貨產品。

最重要的是,深港通推動內地與本港經濟融合發展。事實是港股一個主要弱點為缺乏新經濟股份,透過深港股市互聯互通,可補港股的不足,而且深圳作為全國創新創業的重要基地,企業融資需求殷切,港股可發揮融資所長。由此可見,深港之間在區域性金融合作方面有廣闊空間,產生優勢互補作用。

在深港通、滬港通機制推動之下,滬、深、港三個證券市場將形成一個總市值達十萬億美元的大市場,規模僅次於美國股市,佔全球股市市值比重高達百分之十五,環球基金資產配置勢必重新佈局,增加人民幣資產是大勢所趨,預期將逐步改變全球金融格局。

【大公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