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港保優勢須止內耗促團結

新屆立法會大幕徐徐拉開,為期四年的新會期即將開啟。昨日,議員座次已然敲定,兩位有意競選立法會主席的候選人亦確定提名有效,展開角逐。然而,立法會的換血,究竟給市民帶來的是希望,還是悲觀?昨澳洲會計師公會公布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56%的受訪專業人士認為,2017年香港的國際競爭力將會下降;58%的受訪者認為來年經濟情况將維持現狀或增長低於2%;明年最首要的負面因素,便是政治環境。專業人士群體的這一判斷,似乎驗證了之前評級機構穆迪,視立法會選舉結果給香港評級帶來負面影響的看法。這一切皆顯示,無休止的政治內耗已給香港經濟發展造成隱患。若放任內耗繼續下去,香港競爭優勢只怕終將消磨殆盡。

沒人懷疑,如今的香港已是一個利益高度多元,亦高度分化的社會。不同的利益取向之間,往往是全然相反甚至針鋒相對的。不同政治觀點、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業界、不同階層、不同世代、不同族群,都有各自的利益取向以及相應的利益代言人。某種程度上,這是成熟社會的正常表現。但不正常的是,這種本應該在秩序和規則體系下進行的利益博弈,卻在香港不斷走向極端化:只有爭吵胡鬧,沒有理性辯論;只有政治爭拗,沒有理性合作;只有社群撕裂,沒有共識團結;只有你贏我輸,沒有溝通妥協……不斷的爭斗和內耗,浪費了時間,空撒了金錢,錯失了機遇,拖低了信心,惡化了氛圍,徒令無力感、挫折感、憤怒感充斥着香港社會。

理論上,香港沒有理由妄自菲薄,喪失信心。相較世界很多地方,香港的各項優勢足以令人豔羨:一國兩制的制度保障,良好的法治根基,背靠內地、面向世界的地緣位置,不斷開放的內地市場……尤其在環球經濟壞消息不斷、表現一團糟的情况下,內地經濟仍增速穩定,香港上半年經濟亦逆勢增長1.2%,進出口復蘇,就業穩定;在國際上各類競爭力排名上,香港始終位居前列,更加說明了這些優勢的重要性。但現實卻告訴我們,沒有理性溝通的政治秩序,沒有放下內耗共謀發展的自覺,沒有團結一致為香港的社會共識,縱有多少優勢,也將慢慢削弱,以至消失。

歸根結底,港人的長遠利益都是一致的,那就是香港的繁榮和穩定。正如張德江委員長視察香港時所講,大家是坐在同一條船,「香港好,大家都好」;「香港亂了,大家都要一起『埋單』」。如今的香港,最缺乏的正是這種團結一致、共克時艱的精神。然而,流行的一些荒謬看法卻是:如今香港的困局,或歸咎特首一人,或全怪政府,甚至拖中央政府和內地亦要來「背鍋」。如此荒謬看法,既有別有用心,也有推卸責任。香港的團結不是一個人的責任,而是全體港人的共同責任。停止內耗,增進團結,保持優勢,同樣需要全體港人一起努力。
【商報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