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社評:傳承家國情懷 抵制「港獨」思潮 融入祖國發展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7周年

今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7周年紀念日,香港社會洋溢歡慶偉大祖國生日的熱烈氣氛。對於大多數香港人而言,熱愛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家鄉,熱愛自己的同胞,是不言而喻的事情,是樸素不過的情感,是與生俱來的認同。倡導愛國、表達愛國,在任何時代、任何國家,都是無可爭議的主旋律。近年有極少數人在香港煽動「港獨」思潮,鼓吹分離主義,這種辱沒祖先血脈根源,侮辱絕大多數香港人愛國感情的言行,是典型的數典忘祖,既令社會陷入政治紛爭,也損害了香港與內地水乳交融的關係。在慶祝國慶這個特別的日子,追根溯源、激濁揚清、放眼全局,當可看到香港與祖國從來血脈相連,既相互依存又彼此支持;香港的發展離不開祖國,香港也從來支持國家的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只要秉持這種清醒的認識、堅定的信念、真摯的情感,我們就可推動香港不斷向前發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程中寫下輝煌的一頁。

早在2000多年前,香港就在中國的版圖內,中國歷朝歷代均對香港實施有效管治,香港與祖國根本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同呼吸、共命運。兩千多年的歷史沉澱,讓香港人成為了中華民族大家庭內不可分開的一個群體,今日的香港人,上溯幾代,絕大多數祖籍內地,尤以廣東、福建等沿海省份居多。香港人的日常生活、飲食文化、節慶習俗,無不與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一脈相承。回顧香港近代到現代的發展歷史,更是與祖國休戚與共。即便在英國對香港實行殖民統治的150多年間,這種血脈相連的密切關係也從來沒有割斷過;其間,香港人縱曾遇到種種不如意,卻從沒否定過自己的身份認同;相反,正是祖國的不斷發展進步,一直是港人的希望所在和重要精神支柱。國家實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以來,港人更是全力支持、積極參與,包括港商在內的各界人士,在內地投資設廠、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及捐資辦學、行善助弱。祖國建設的巨大成就,蘊含香港人深厚的家國情懷;而國家的騰飛和國力的增強,更帶動了香港的全面發展,成為確保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強大後盾。香港與國家,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

不可否認,香港當前面臨經濟轉型的挑戰,一系列深層次矛盾有待解決。但這些問題,與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根本沒有任何相干。極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青年人的不滿情緒,竟將香港的問題歸罪於國家,鼓吹「本土」、「自決」甚至「港獨」,企圖將香港與國家的血脈聯繫割斷。這些人為一己私利,明明冠中國人的姓氏、身上流中國人的血,卻宣稱自己「不是中國人」,這種數典忘祖的言行,侮辱了廣大港人真摯的家國情懷,是對香港社會主流價值的公然挑戰。

「港獨」逆流的出現,給香港社會敲響了警鐘,值得廣大港人反思。在特區成立之初,取消了中學歷史課作為必修課,又沒有進行必要的國民教育,令年輕一代對於香港是祖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觀念日漸淡薄,遠不知秦漢一統、康乾盛世,近不知鴉片戰爭、八年抗戰,對國家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成就也是一知半解。這是導致部分年輕人缺乏國家身份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特區政府教育部門日前為初中中國歷史科課程修訂展開諮詢,實有深刻意義,加強歷史及愛國教育,刻不容緩,不可等閒視之。

其實,只要我們回顧香港的歷史,再放眼國家和全球格局,香港今天面對的經濟轉型和社會發展困局,實不需過於擔憂。祖國經歷30多年高速發展之後,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擁有世界最多的外匯儲備。就在這幾日,被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港珠澳大橋主體竣工,世界最大的單體射電望遠鏡建成,世界最大的基因庫在深圳投入運營,人民幣正式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 這些突破,無不值得我們自豪,也令我們擁有作為中國人的機遇。香港地理位置優越,法治核心價值仍存,更享「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國家的「十三五」規劃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均為香港提供難得的歷史機遇,只要用好用足,一定可以為香港今後的長期繁榮穩定奠定基礎。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廣大港人長期形成的家國情懷,是推動香港今後發展的強大動力。只要認清自己的根源、搞清自己的定位、看清自己的機遇,加上廣大港人的聰明才智及努力奮鬥,就可以找到香港實現經濟轉型、通過創新與開拓走出困境的通道,與國家的發展同步而進、互相促進,香港定將擁有更加繁榮興盛的未來。

【文匯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