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社評:「雷動」操控「本土」入會是「佔中」延續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已經結束,當選的七十位議員將於下月中旬宣誓就職,開展為期四年的任期;然而,選戰硝煙已靖,新一輪的戰鬥才剛剛開始,未來港人社會將會陷入更激烈和複雜的政治較量之中,未來議會運作堪虞、社會前景更堪虞。
不能不指出的驚人事實是,剛結束的立法會選戰,實質上就是兩年前反對派「佔中」的「成果」和延續。「壹傳媒」老闆黎智英和港大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就是這回歸以來一連兩幕最重大政治事件的幕後策動者和「操盤人」,而美國國務院「亞洲民主基金會」的魅影也始終徘徊在維港上空,沒有離開過。
在剛結束的選戰中,六名成功進入議會的激進本土「新秀」,全部是前年違法「佔中」的「產物」,六人不同程度地都在七十九日「佔中」以及其後的連串後續活動中擔當一定的角色。同樣,其餘幾名「青年新政」梁頌恆、游蕙禎等當選的「本土派」,無一不是因「佔中」、「傘運」而「成名」及涉足政壇。而在整個違法佔領過程中,羅冠聰、梁頌恆等人都被黎智英的《蘋果日報》和戴耀廷點名力捧,許為未來特區政壇的「希望」。果然,黎、戴兩人「說得出,做得到」,當日的「希望」今日都在他們進一步的陰謀策劃下「被實現」了,而「法寶」就是所謂的「雷動聲吶計劃」。
兩年前的「佔中」,是由戴耀廷通過一篇署名文章首先在報上提出來的,當時並未引起太大注意,但隨着政改爭拗和反對派要推倒人大「八.三一」決定的力度越來越大,「佔中」逐漸「深入人心」,最終成為行動。而黎、戴最「聰明」之處,就是在「佔中」期間「發掘」了一批年輕人作為政壇「新希望」和「新力量」,包括較早時發動「反國教」的黃之鋒等人,給予「重點培養」,大焉者送到美國的大學「巡迴演講」、提供未來幾年「獎學金」、登上「時代」雜誌封面、「藏獨」頭子達賴家中作客,小焉者《蘋果日報》大捧特捧,一批黎、戴以及幕後美國「金主」心目中的抗中亂港「接班人」已經被一步步「培養」起來了。
到今屆立會選戰打響,黎、戴故伎重施,一開始就拋出所謂「雷動計劃」,呼籲支持「泛民」陣營的選民實行「配票」,由「雷動」指揮統籌。但黎、戴二人十分狡猾,選票如何個「配」法,獲支持的是什麼人,「雷動」都沒有詳細解釋,只是強調要集中票源對付建制派,在立會保住反對派「關鍵少數」的議席。
然而,到投票當日,「雷動」先還按兵不動,到傍晚及入夜後進入關鍵時刻,他們就大舉出擊,通過已經登記加入「雷動」計劃的約一萬人,以他們為「樁腳」,通過電子網絡大舉擴散「棄×保×」的信息,霎時間一傳十、十傳百,大批尚未決定投票意向的選民、特別是年輕選民紛紛「聞風而動」,頓時被「洗了腦」,跟着「雷動」的指示撲去票站投票……。結果,出現了「民主黨」鄺俊宇以四十九萬破紀錄高票在「超區」中當選,出現了選前根本從未被看好過的新界西朱凱迪成為八萬票「直選票王」,一批「佔中」、「傘運」的「健將」也順利進入了議會。
可憐一批當年也曾被美國主子及黎智英力捧的反對派,包括曾經接受黎智英五十萬政治捐款存入自己戶口「袋住先」的「工黨」李卓人、何秀蘭以及「民協」馮檢基議席不保,競逐「超區」議席的「民主黨」塗謹申也因「雷動」把選票都「動」給了鄺俊宇而幾乎墮馬;還有「政壇老鬼」、在議會最「打得」的黃毓民,竟也敗在了政治上尚在「牙牙學語」階段的「青政」游蕙禎裙下。
在黎、戴一夥和美國主子眼中,「阿人」等過去無論有過多大「功績」,在新的鬥爭「需要」下,他們長期抗中亂港的形象已經顯得「老套」和「過時」,立會「拉布」也嫌「火力不足」,吸引不了年輕人,他們就像已經被用乾了的「舊電池」一樣,被無情地拋棄和甩在一邊,被更激烈和更「勇武」的激進「本土派」、「自決派」取而代之了。在點票大會上,李卓人的眼淚哭的應該不僅僅是一個議席,而是作為一個人最起碼應該會有的自尊和價值。
回歸近廿載、風雨幾時休,中央全力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和落實基本法,是用心良苦和不會動搖的,但是,美國「亞洲民主基金會」等反華反共勢力是不會甘心讓香港成功、「一國兩制」成功和中國成功的,「回歸不如不回歸」、「中國人不如英國人」、回歸後的香港只會變成一個「普通的大陸城市」,「自由不再」、「繁榮褪色」是他們永不會放棄的「香港希望」,黎智英、戴耀廷是他們最忠實的「代言人」,「佔中」已奏膚功、立會選舉又再有「成績」,港人社會幾時才能從這些迷霧中真正清醒過來,真正認識到禍福之所在?
【大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