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派害港十大惡行
瘋狂拉布 耗27億公帑
今屆立法會,反對派不斷透過點人數、提中止待續、休會待續動議、提大量瑣屑無聊修訂的方式,對不同的草案和撥款項目瘋狂「拉布」,將發展和民生議題政治化,阻礙香港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過去四年,立法會大會的點人數和流會次數都是有史以來最高,點人數達1496次,至於因法定人數不足而流會就有18次,合共浪費議員時間452小時。有立法會議員保守估計,四年「拉布」浪費市民血汗錢至少27億元,相當於全港120萬社會福利金受助人出多一個月的「雙糧」。除了激進派梁國雄、陳偉業、陳志全和黃毓民是「拉布主犯」,但其餘23位「泛民」議員對「拉布」亦是長期姑息縱容,除了是「拉布同謀」外,他們本身亦會就個別議題「拉布」。
黑金未明 放生自己人
《大公報》等多間傳媒在2014年佔領行動前夕取得多份密件,踢爆壹傳媒集團前主席黎智英在之前兩年多內,向多個「泛民」團體及人士秘密捐款合共多達4000萬港元。受惠者有民主黨、公民黨等傳統「泛民」,也有工黨李卓人、社民連「長毛」梁國雄等激進派,以及「佔中」發起人朱耀明、戴耀廷等人;有市民就有立法會議員收取「黑金」無申報,向立法會投訴以及到廉署報案。不過在「泛民」議員劉慧卿、郭榮鏗、范國威的包庇下,立法會議員個人利益監察委員會「放生」了遭調查的毛孟靜、梁家傑、塗謹申、李卓人和梁國雄五位議員。
雖然梁國雄在立法會調查中遭「放生」,但卻因另一筆款項問題被廉政公署於今年六月正式落案起訴一項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廉署指,梁國雄於2012年5月22日,透過曾任美國海軍情報員的黎智英左右手Mark Herman Simon,收受來自黎智英的25萬元款項,但梁在之後一年多內都未有向立法會申報利益。「長毛」提堂時不認罪,案件押後至本月30日預審。
佔禍撕裂重挫港經濟
「佔中」是反對派一場精心策劃的活動,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於2013年1月首先提出「佔領中環」,以脅迫中央和特區政府接受反對派的普選行政長官方案,得到主流「泛民」和激進派政黨的支持並協助推行運動。中央在2014年8月31日就普選行政長官的框架作出決定,反對派不滿並發起違法佔領行動,長達79日,對香港禍害甚大。反對派所謂的「公民抗命」,不但破壞社會正常秩序,令社會出現嚴重撕裂,而且對法治精神及互相包容、尊重等核心價值造成巨大衝擊,對本港經濟發展、旅遊業和零售業均帶來嚴重影響,至今仍未見起色。反對派議員於「佔中」期間不但積極參與,還利用不同方法幫助佔領人士,例如利用立法會訪客證,容許近300名「佔中」義工在立會通宵留宿,更在內開會,使立法會淪為「佔中」的指揮中心。
暴力蔓延 港成格鬥場
近年議會暴力變本加厲,始作俑者正是反對派。自從2008年議事堂「第一蕉」出現後,立法會每逢重要會議,必有擲物、辱罵、爆粗或衝擊的場面,由昔日的掟文件、掟示威道具,發展到圍佔主席台,甚至向特首掟玻璃杯,議事廳淪為格鬥場;議會暴力亦蔓延至議會外,催生社會暴力風氣,產生極之惡劣的影響。例如2014年6月,財委會審議新界東北發展前期工程撥款,激進派煽動示威者衝擊立法會,強行撬大門、毀外牆、衝擊警方防線;「佔中」期間又發生暴力衝擊立法會事件,示威者用鐵馬磚塊猛烈衝擊立法會,令立法會大樓九道玻璃門、七道玻璃幕牆等多處遭到損毀。
政改表決前夕,警方在西貢蠔涌前亞視廠房內,搗破「港獨」組織「全國獨立黨」的秘密「炸彈工場」,十名男女核心成員涉嫌串謀製造炸彈罪名被捕。警方搜出多支仿製槍械、高爆炸力的TATP炸藥原料,標示灣仔、金鐘及組織的「炸藥庫」位置地圖;去年12月,立法會大樓示威區一個垃圾桶起火,並發生小型爆炸,所幸無人受傷,警方其後拘捕六名疑犯,部分人為「本土派」組織「勇武前線」成員。
最嚴重的暴力事件是今年大年初一晚至初二凌晨,激進本土組織發起的旺角暴亂,數百名暴徒肆意用磚頭襲擊警員,四處放火及毀車,逾百人受傷。儘管所謂的溫和反對派近年也不斷試圖與激進派切割,但他們在議會內外對暴力的包庇和縱容,更助長了這股歪風邪氣。
煽獨播獨荼毒下一代
近年「港獨」勢力抬頭,成為反對派光譜中最激進的一翼,既有明目張膽提出「香港建國」、「香港獨立」的「香港民族黨」、「本土民主前線」,亦有打着「全民制憲」旗號的「熱普城」,亦有些用「自決」口號包裝「港獨」訴求的本土組織,如青年新政。他們的主張不但違反基本法,亦危害國家主權和安全,其暴力抗爭行動已損害香港的繁榮穩定。部分人甚至串聯「台獨」、「藏獨」勢力,企圖走入校園內「播獨」,荼毒香港的下一代,引起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警惕。選舉主任於今屆立法會選舉便裁定部分「港獨」分子的選舉提名無效。之後新界東、新界西主任更先後遭受「港獨」支持者的死亡恐嚇。亦有部分已入閘的候選人在選舉過程中明目張膽支持「港獨」,特區政府表明將保留依法跟進的權利。
一些溫和反對派如「泛民」政黨,表面上說不支持「港獨」,暗地裏卻以「支持學術和言論自由」、「維護選舉權和被選權」的名義,有為「港獨」分子保駕護航之嫌。一些反對派大黨的政綱和路線,都逐漸靠近所謂的「本土主義」,名為要更加重視「兩制」,實際上卻是要淡化「一國」,客觀上縱容「港獨」的傳播。
挑動矛盾損兩地關係
香港要發展,需要處理好與內地的關係,但反對派近年不斷挑動兩地矛盾,傷害兩地同胞的感情,破壞兩地民眾的信任,損害香港的對外形象,簡直是「倒香港米」。例如「反水貨」行動近年愈演愈烈,就是反對派政客煽風點火惹的禍,公民黨毛孟靜、新民主同盟范國威就曾經落力煽動反對自由行,甚至以「拖篋」行動醜化內地遊客。更有激進的「港獨」組織借反水貨客為名,大搞激進衝擊,煽動搞事分子滋擾小商戶、辱罵追打陌生人,連老弱婦孺也不放過。反對派議員不但不指摘暴徒,反而攻擊警方「粗暴對待示威者」,對破壞兩地關係的行為亦採取包庇縱容的態度。
扼殺普選 竟諉過中央
自稱「民主派」的反對派平時將「爭取雙普選」的口號高唱入雲,但特區政府按照人大8.31決定提出普選行政長官的方案,並得到大部分市民的支持後,反對派議員卻捆綁否決方案,成為扼殺普選的歷史罪人,令港人「普選夢」落空,不僅錯失2017年一人一票選出行政長官的機會,而且錯失2020年普選產生所有立法會議員的機會。反對派將否決普選諉過於人大8.31決定,但中央對於香港落實民主普選的支持與誠意是毋庸置疑,事實上在政改諮詢前後,反對派由於害怕選舉時被人追擊,一度拒絕與中央官員見面,甚至以發動「佔中」相威脅,堅持不符合基本法的「公民提名」方案。在實現普選的關鍵時刻,反對派反對民主普選的來臨,可謂是「葉公好龍」的「普選殺手」。
知法犯法公然違禁令
法治是香港的核心價值,也是社會發展的基石。但反對派卻在2014年年尾以不滿政改安排為由,參與並支持違法「佔領」行動。其間,多名反對派核心人士鼓動支持者堵塞馬路,包圍政府總部。在「佔領」現場,更加發生多宗暴力事件,不少警員在執行公務時遇襲受傷。更惡劣的是,當高等法院頒發臨時禁制令,禁止搞事者再霸佔道路,民主黨何俊仁等來自法律界的政客,竟然帶頭違反禁制令。甚至公然聲稱違反禁制令不代表不尊重法治,形容搞事者是「被迫犯法」。反對派的政客當有政治利益的時候,就不斷濫用司法覆核,要法院保障他們的利益,但當他們要破壞別人的利益時,就說不必理會法院的禁制令,在捍衛法治的核心價值上採取雙重標準。
泛政治化拖累港發展
近年來,大多數社會民生議題都被反對派炒作,以各種極端理由或陰謀論,將相關事項演繹成在辯論中爭吵不休的政治議題,最終極大地拖累香港各方面的發展。例如政府早在2012年的時候,就已經提出要成立創新及科技局。個別反對派議員承認創科局能夠為香港帶來的好處,但就聲稱不信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因而在立法會大會以及財委會中多次發動「拉布」,最終在2015年11月6日,創科局歷時三年多才在「拉布」聲中得以成立。
分化社會 香江失和諧
反對派的惡行罄竹難書,更是破壞「和而不同」這文明核心價值的禍首。2014年反對派策劃「佔中」,並以「黃絲帶」標榜自己陣營,頻頻與支持警方執法維護法治的「藍絲帶」發生衝突,又利用網絡將警員「起底公審」、抵制反「佔中」商家等,凡與其意見不同者則群起而攻之,導致許多家庭、朋友為政治立場反目。其後,反對派將民生議題政治化,使創科局、版權修訂條例、醫委會改革等極少爭議議題寸步難行;更發起「鳩嗚」、「光復」行動等阻塞道路及滋擾內地客行為,令衝突次數頻生。反對派多次拒絕政府及建制派的橄欖枝,不願透過溝通對話解決問題,堅持要對方絕對服從其想法,否則就大肆攻擊,造成社會分化撕裂。
【大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