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社評:港人歡呼聲中感受兩地親情
國家奧運精英運動員訪港,連日來在香港掀起了奧運熱。運動員們不辭勞累,深入學校、社區,與市民作近距離的接觸,奉獻了一場又一場的精彩表演。而香港市民不分老幼,不分立場,無不報以最熱烈的回應,在一陣陣歡呼聲、喝彩聲中,流露真情互動,堪稱是兩地民眾情感的真實寫照。
昨日連續多場活動,運動員展現出了十足的魅力。女排隊員與安老院長者真情對話、舉重金牌運動員與五十名小朋友「扯大纜」、跳水運動員的絕美表演、乒乓球運動員張繼科「手把手」教女學生……這些都是運動員發自內心的對港人親情態度的體現。
為什麼香港市民會如此歡迎國家精英運動員?為什麼香港社會如此期待與運動員的互動接觸?因為兩地同根,血濃於水,市民與健兒互動中所反映出來的,正正是同屬「一家人」的歸屬感。喝彩聲與歡呼聲的背後,不僅僅是對運動員精湛水平的讚嘆,更是對國家運動員取得好成績的由衷祝賀、是與有榮焉的強烈身份認同。
因為香港市民知道,國家對香港的關心與支持,從未停止過。每四年一度的奧運會,運動員還來不及休息,有的甚至未曾回家與家人慶祝,就風塵僕僕地趕到香江之畔,與香港同胞會面,分享獲獎的體會與感受。這是對香港同胞支持國家體育事業發展的回報,亦是「走親戚」、「看家人」的關心與重視。游泳運動員傅園慧說得好:「我們都是血肉相連,都是兄弟姐妹。」身為大家庭中的一分子,香港市民珍惜當中的親情與意義。
而香港市民更明白,香港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無法割捨。體育事業是國力的體現,國家從一窮二白發展至今天的局面,走過艱難的道路,香港命運隨之起伏,市民對此感受至深。如今國家各項事業蒸蒸日上,體育賽場上更是大放異彩,身為中國人的一分子,港人沒有理由不為國家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驕傲與自豪。只有國家的富強,才有香港的繁榮與穩定。昨日有一位小朋友說得好,支持國家隊就是支持香港。這句話道出了許多港人的心聲。
當然,香港市民亦期望,精英運動員的拚搏精神,可以激勵港人。女排運動員的頑強拚搏、逆境勝強;游泳運動員孫楊頂住巨大壓力,力克強敵;舉重運動員龍清泉的不折不撓,突破自我;乒乓運動員不斷創造新的連勝神話,如此等等,這些寶貴的精神,不僅是運動員,還應是全體港人的學習楷模。郎平教練的一句「為集體榮譽而戰」,更堪稱是香港社會的一記有力警醒,只有團結,才能獲勝;內訌分化,不會有前途。
此次精英運動員訪港,再次印證了兩地關係不僅不會因近年某些人的一些極端行為而受到破壞,相反將會因兩地民眾日益包容理性而進一步增進。奧運健兒訪港,為香港年輕一代打開了一扇認識祖國、認識自己的絕佳機會。
【大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