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互聯互通增港金融中心競爭力
等了又等,傳了又傳,萬眾期待的深港通,終於要通了。總理李克強昨明確表示,深港通相關准備工作已基本就緒,國務院已批准《深港通實施方案》。港交所昨晚公布的措施細節,更加傳來驚喜信息,不單深港通不再設置總額度限制,就連滬港通的總額度即日起亦一並取消,兩者僅僅維持了每日額度的安排,而真正實施則要約4個月准備。
繼滬港通之後,深港通也終落實,意味香港與上海、深圳的證券市場正式互聯互通,中國三大股市終於實現相連,無疑具里程碑式的意義。這不單大大有利港滬深金融合作與協同发展,深化彼此證券市場的質與量,既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選擇,也為三地市場引入更多活水。對內地市場而言,將香港國際市場的投資文化與監管带入A股,標志其資本市場的法制化、市場化、國際化,或簡言之讓A股「H股化」。對港來說,讓H股「A股化」則可加強「超級聯系人」的平台角色,更好促進海內外資金和上市資源引進來與走出去,從而巩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競爭力。
今次深港通的開通時機,適逢三地股市表現較佳之時,相信有助規避可能涉及的金融風險,不虞為市場带來不必要的動蕩。港股近期表現較佳,自低位計今年已一直累升逾兩成,現正上望企穩23000點之上。滬深股市雖不及港股般好,股指仍較去年底相距一成多左右,然而經過差不多半年整固後,最近已漸展現見底回升跡象,近日且創出今年1月中以來的最高。於此基礎上,深港通開通之後,資金外流的風險相信不會太大,反而更有可能吸引資金湧入。惟退一步言,較諸滬港通首次開通,今次深港通未必带來即時而龐大的提振,始終心理刺激或比實際作用為大;不過,無論深港通抑或滬港通,實質上均屬長期政策,對於三地股市的持續健康发展,肯定都有正面影響。
港滬深三市互聯互通,昨並進一步宣布不設總額度限制;下一步要再深化合作,則可研究擴闊措施下的可投資對象。事實上,現時滬港通的額度余額已漸不夠,港股通只剩450億元左右,即已用去總額度的82%,顯然已見擴大需要,即使滬股通額度仍剩1450億元人民币,但相信隨著AH價差收窄,特別是內地股市氣氛好轉,額度亦宜向上提高;現在滬港通和深港通再沒總額度,無疑是一個因時制宜的適當決定,符合慎控風險、循序漸進的開放原則。另外,縱然現在滬港通和深港通已覆蓋大部分股票,但當中仍存擴闊空間;將來,視乎市場成熟程度,實可研究將合資格股票的范圍,進一步擴至其余所有掛牌股份,包括創業板等,以至期貨期權及其他衍生產品等。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滬港通和深港通的「通」,正可促進三地市場合作发展,攜手增強金融競爭力,並且最終實現「一國兩制」下共贏发展之「達」。
【商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