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評論:哮喘豬肉流入市面需要檢討

作者:文滿林

本港日前發生哮喘豬肉流入市面,引起市民一陣恐慌,更連累業界損失不少。近星期來,上水屠房每日屠宰量較事件前少約400至600頭。事發前,每日屠宰:夜屠(由12時至早上4時左右)約2,400頭左右;頭區時段(早上5點半至7時左右)約700至800頭;日屠時段(早上9時至11時)約300至400多頭。事發後,夜屠每晚減至2,000至2,200頭;頭區時段約600至700頭;日屠時段約200多300頭。連續一個星期都是如此。相信要待市民對事件逐漸淡忘,銷售量及屠宰量才會慢慢恢復到平日正常的情況。

哮喘豬肉流入市面情況較為罕見。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引起不少猜疑和爭議,及對政府有關部門的批評。食物及衛生局首當其衝,高永文局長也當眾認了錯。

據了解,事件的始末,真正失當的應是漁農署的豬隻尿液檢驗的有關工作人員將檢驗報告延遲送交屠房公司及當值的屠房豬肉檢驗的衛生督察。正常流程是:漁農署每日分作三個時段將當日入口活豬作出的尿液檢驗報告送交屠房公司及當值衛生督察辦公室。第一個時段是上午10時30分;第二個時段是下午4時30分;第三個時段是晚上10時30分。據聞發生哮喘豬肉流入市面的當晚,漁農署不知為何沒有依時將活豬尿液檢驗報告送交屠房公司及當值衛生督察辦公室。此乃第一個錯失。第二個錯失就是屠房有關方面及衛生督察辦公室之當值衛生督察在沒有收到漁農署豬尿液檢驗報告仍讓屠房屠宰員工開機營運,才導致那批含有哮喘藥殘餘的活豬被屠宰。至凌晨一點半之後,尿液報告才送交屠房、督察辦公室。此時已有一大批活豬被屠宰甚至運出屠房送到各環頭街市肉檔。若然屠房公司尤其是當值衛生督察(衛生幫辦)嚴謹執行有關守則,沒有尿液報告就不能進行屠宰工作的話,有問題的活豬就要扣查,類似的如哮喘豬肉就不會流入市面。

今次引起哮喘豬肉流入市面,當中值得有關方面和部門深切檢討和總結。所謂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尤其這種事關數百萬市民衛生食用安全事件,一次都嫌多。

多方堵截 就怕萬一

平情而論,近年來有關類似的問題豬肉如帶有哮喘藥殘餘豬肉流入市面的個案少之又少。原因有多方面,一是輸港活豬來源必須有明確的產地標籤規定,每批活豬豬身都要有針印編號。如今次事件有問題活豬一看針印就知出自江西省某一豬場,一看豬身針印編號就清楚。二是送往屠房的活豬必須要進行尿液檢驗,每日三次,一驗出有問題,豬隻就要扣押甚至銷毀。三、驗出有問題尤其是有哮喘藥的活豬出自哪個省哪個養豬場,港方就馬上通知內地有關部門,以及即時取消其入口資格措施制約。進行懲罰性制度,能起到很大阻嚇作用,令到那些農場豬農不敢以身試法和冒險。當然,凡事都有例外。但總的來說,由於實施有關制度和措施,以及港方多重關卡守得緊,收到實效。

當然,類似今次哮喘豬流入市面的最大問題,顯然出在漁農署失責,沒有依時將豬隻尿液報告送交屠房及當值衛生幫辦審查。其次是屠房尤其是當值衛生督察沒有嚴謹執行有關守則。筆者大抵認為,或者是一時疏忽,以為哮喘豬越來越少見,遲看尿液檢驗報告都不會出事吧,結果就出事了。驗證一句「唔怕一萬,最怕萬一」的話。一個不為意的錯失,為市民、業界和政府帶來的嚴重恐慌、損失和抨擊,值得記取這個教訓。更甚者,政府還要對受影響的業界營商者作出一筆為數不少的金額賠償。講白一句就是由市民和納稅人「埋單」。

【文匯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