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社評:合理加稅有利社會公平和諧

長和主席李嘉誠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提議,港府提高企業利得稅,以有充足資源紓緩貧富懸殊問題。雖然低稅制是香港重要的競爭力優勢之一,但隨本港人口老化和貧富懸殊的加劇,稅收作為社會財富再分配的工具,確實是時候作出適度調整,以獲得更多的資源,更好發揮其在分配社會財富、推動社會公平方面的作用,紓緩低收入階層的生活壓力,同時提升公共開支的可持續性。李嘉誠的建議具有啟發意義,值得包括政府在內的社會各界認真思考,理性探討,共同研究加稅的可行性,並定下切實可行的落實方案,以利紓緩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

李嘉誠指,香港正處在20年來最艱難的時期,而不少企業賺取多達幾千萬、幾億元的盈利,建議政府提高目前為16.5%的企業利得稅1或2個百分點,讓更多的基層市民受益,收窄社會的貧富差距。確實,現今的香港面臨嚴峻挑戰,一方面,人口老化、貧富懸殊、百物騰貴等問題始終未能有效解決,而且有惡化的趨勢,基層市民的收入增幅追不上經濟增幅,難以分享到經濟發展的紅利,生活百上加斤,怨氣逐漸積聚。另一方面,政府有心在扶貧、醫療、教育、安老等福利範疇投放更多資源,但囿於稅基狹窄,惠民措施往往繞不過「錢從何來」的難題,只能在保持財政可持續性和增加福利的兩難中,窘迫地作出平衡選擇,全民退保、自願醫保計劃等爭議始終難以妥善解決。不能不承認,社會財富分配不均,是香港近年民怨增加、社會穩定和諧受到影響的重要因素。

誠然,香港以稅制簡單、低稅率吸引投資者,四面八方的資本在香港創業創富,增加就業機會,造就了香港的成功。但我們不要忘記,香港的成功,還在於社會矛盾不尖銳,社會環境和諧穩定,商家可以在這裡安心做生意。然而世易時移,隨經濟模式的變化,香港的社會財富分配問題已經浮現。香港作為一個富庶文明的社會,社會分配應該更趨向公平,市民應該共同分享發展成果,對弱勢群體更應有更多的照顧。從文明進步的角度說,不能有效照顧低下階層,就稱不上一個先進文明社會;從營商環境的角度說,如果因為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社會矛盾日趨尖銳,良好的營商環境終究難以長久維持。政府若不及早正視問題,手化解矛盾,通過調整稅收增加資源,以更大力度促進社會公平,香港的傳統競爭優勢最終也會失去。

檢討和調整稅制具有現實意義和緊迫性,政府應該引導社會圍繞利得稅的調整展開理性探討,集思廣益、權衡利弊,盡可能凝聚社會共識,在保持香港經濟活力和營商積極性,與擁有更多資源照顧普羅大眾之間,取得新的適當的平衡。稅制改革從來難度甚高,關鍵是做好解釋游說工作,令商界認同調整稅收的社會意義,明白加稅有利香港長遠發展,不視加稅為洪水猛獸。李嘉誠作為商界領袖建議加稅,本身已有一定的帶頭意味。希望各方對調整稅收盡快商議,而且不要議而不決,如能盡快落實,誠是香港之福。

【文匯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