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端午扒龍舟 齊心爭上游

一年一度的端午來臨,不少市民扶老攜幼,前往欣賞端午傳統項目——扒龍舟。昨日,包括赤柱、大澳、大埔、西貢和香港仔等地區均有龍舟競賽展開,吸引了數十萬市民到場觀看。但見現場張燈結彩,一派喜慶,氣氛濃烈;龍舟選手們奮力拼搏,帶動觀眾不斷熱情鼓勁;加之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慶習俗,拜老祖宗所賜,平日里日常充滿着暴戾之氣的香港,出現了難得一見的和諧氛圍。終日被糟糕政治氣氛所包圍的市民,亦有機會卸下失望與憤懣,好好享受下難得的假期時光,沉浸於中國傳統節日的美好氛圍之中。而且欣賞完緊張刺激的扒龍舟比賽之餘,還可以生發出不少思考:扒龍舟作為集體項目,究竟如何才能提高競技水平、取得佳績呢?這對香港有什麼啟迪?

看過龍舟比賽的人都知道,龍舟空間雖小,但要承載十幾甚至數十人——多對槳手分居左右兩舷,再加上船首鼓手和船尾舵手,所有隊員皆各有其分、各司其職。在高速行進的競速中,隊員既需不吝體力、奮勇爭先,亦要精誠團結、全力配合。若稍有配合失誤,輕則偏離航線、空耗氣力,重則失卻平衡、全船傾覆。更何况在波濤詭譎的水面上,不時要應對各種突發因素——天氣的動態、水流的變化、對手和觀眾的影響等。因此,對於扒龍舟來說,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所有隊員都要齊心協力,形成合力。「斗天時,斗地利,斗人和」,龍舟比賽的精采之處正在於此。

料想便知,在一隊之中,隊員之間實力水平必定各有不同,核心與邊緣、主力與替補的競爭注定無時無刻;因生性不同、喜好各异,隊員在訓練時、生活中亦絕對免不了出現摩擦和矛盾。但是無論如何,一旦開賽鼓聲響起,同乘一條船的隊友,便只擁有比賽終點這唯一的競賽目標。試想,若是每位隊員都各自心懷盤算,只管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方法運槳發力,整支隊伍又如何形成合力?若是槳手全部不聽鼓手的節奏掌控,舵手完全按照自己喜好掌控方向,龍舟又如何正常駛向終點?若是每位隊員都熱衷內斗,心中只想着壓倒隊友或令隊友出醜,整個龍舟豈能不中途傾覆?如此,可是各位選手參加競賽的最終目的?

若將扒龍舟喻作建設香港,同樣需要齊心協力,團結合作,才望勝出。近日有報道稱,港人以平均107的人均智商(IQ)位居世界第一;張德江委員長亦曾稱赞港人「智商高」,一定「有能力解決問題」。上述說法或不嚴謹,但反映港人「叻」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然而,現實卻是,如今香港深陷各式各樣的內耗難以自拔,經濟民生面臨諸多深層問題。如何才能破局?龍舟競賽或給了我們示:港人欠缺的絕非「智商」,而是團結一致、齊爭上游的精神,是擯弃內耗、放眼長遠的「治商」。如果全社會都拿出扒龍舟精神,以香港的實力和優勢,何愁不能爭先?

【商報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