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評論:反對派亂叫「下台」影響穩定

作者:李幼岐

中央對港政策中有一句話非常實在,令港人印象深刻,那就是: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旨哉斯言!

這一句話,意義重大。一方面,顯示自香港迴歸以來,中央一以貫之,不干預本港內部事務,真正體現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方針政策。這給了特區政府各級官員尤其是問責官員極大的信心,讓他們可以全心全意努力為七百多萬市民認真工作。

舉例説,最近幾年,在房屋、扶貧等範疇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就是特區官員積極工作的成果,也正是中央支持、鼓勵的結果。另一方面,中央的支持絕非空話套話,而是有實質行動的宣示。例如,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方面,中央處處為香港設想,或創造條件,或提供便利,説得俗氣一些,就是儘可能找機會在經濟上讓香港獲得商機和好處。其中,滬港通就是一例,現正緊鑼密鼓在準備的深港通又是一例。金融是本港經濟四大支柱產業之一,這兩個「通」,對本港經濟絕對是正能量,具有重大意義。

推而論之,各方都值得思考如下問題:作為市民,是不是也應該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是不是應該給政府提供動力而非阻力?這個問題,涉及政治,涉及立場,嚴格而言屬於「大是大非」。這個問題,特別值得反對派人士三思。原因是,反對派人士不但不支持政府依法施政,反而是「拖後腿」「挖牆腳」,甚至是「為反對而反對」。這類負面、負能量的事很多。

顧大局支持政府依法施政

例子一:立法會幾乎成了反對派表演「拉布」的舞台。已經有多次的「流會」,甚至有人在只差一人的情況下,不肯步入會議廳,反而在門口扮鬼扮馬,醜態十足。因為「拉布」,多項涉及民生的撥款一拖再拖,有關公共工程的撥款項目,超過九成無法討論,激起建築界人士的怒吼。反對派在立法會的「拉布」,無疑是不支持甚至是極大阻礙政府依法施政的惡劣例子,人人得以口誅筆伐。

例子二:港人要安居樂業,住房是個問題,其中公屋供應更是大問題。擺在市民面前的事實是:輪候公屋的上樓時間,已由以往的三年,延長至如今的三年九個月。嗚呼!政府是有心要多建公屋,這也正是基層市民強烈的要求。但是,在一些地區(主要在新界地區)阻力很大,若規劃建私屋、居屋,地區人士表示支持,但倘是計劃建公屋,則必會遭到強烈的反對。從總體民意的角度看,這是巨大的矛盾:既要政府多建公屋,又不同意甚至不允許在某些地區建公屋,試問,政府要怎麼辦?建屋,不能沒有土地,官員不是神仙,不能變魔術那樣變出土地來,那就唯有請反對人士顧大局了。請支持合理的施政!

例子三:近期有一些反對派人士,動不動將「下台」二字掛在嘴邊,除了聲嘶力竭不斷叫囂要行政長官梁振英「下台」,也有多位司長、局長、署長、處長被呼喝「下台」。對本港政局而言,這也是相當不堪的亂局之一。無可否認,人皆可能出錯,官員也是人,如其錯誤極之嚴重,甚且幹犯法律,那就得下台。但看今日之香港政府,並未發現有某一位或某幾位官員犯了什麼嚴重錯誤。某些反對派人士之動輒叫喊「下台」,可能已是習慣性動作,也可能是別有用心,意欲製造亂局。究其居心,一言蔽之,「亂港」是也。

換一種心態齊心協力建香港

任何地方,都講究「穩定」二字。連末代港督彭定康也曾大讚他的中文譯名,説「香港社會需要穩定,健康」云云。只可惜此人言行不一,在香港播下了反對派「反中亂港」的種子,迴歸之後,彭定康的種子終於「開花結果」了,香港不斷出現大大小小的亂局,包括「佔中」以至旺角暴亂等等,害得香港既不穩定更不健康。

就一地的穩定而言,當然包括政府的人事架構的穩定在內。假如像反對派那樣吆喝今天甲官「下台」,明天乙官「下台」,政府的管治團隊又焉有「穩定」可言?問題的焦點更在於反對派叫囂的「下台」,通常並無充分的理據,均屬「莫須有」一類,甚或是無中生有、無事生非、無理取鬧。以行政長官梁振英為例,反對派「告狀」一直告到張德江委員長那裏。行政長官是依法選出來的,一是不可能説下台就下台,二是即或下台也要經過正常的法律程序。換言之,不論是哪一級官員在任期中途「下台」,必須根據客觀事實,絕非「幾隻蒼蠅??叫」,説「下台」就下台了。

絕大多數市民肯定都希望香港穩定和特區政府團隊穩定,因為市民需要政府官員努力工作,積極為市民服務。市民絕不希望管治團隊「你方唱罷我登場」。但願反對派不要亂叫「下台」,換一種心態,為市民福祉,齊心協力,建設香港,創造美好明天!

【大公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