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社評:港川再譜互惠篇章 同胞親情世代傳承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日出席四川臥龍「中華大熊貓苑」開園儀式,以及主持出席香港援建的四川省道303線映秀至臥龍公路貫通儀式,意義重大,彰顯香港與四川、與內地割不斷的血脈親情。熊貓是中國「國寶」,亦受到世界人民的鍾愛,四川省政府表示為了感謝特區政府援建臥龍生態保護區,決定給予香港市民免費參觀臥龍兩個熊貓基地的禮遇,譜寫出兩地友愛互惠的新篇章。這其中體現的,正是香港與祖國是命運共同體,港人與內地同胞是骨肉兄弟的天然認知和世代傳承。相形之下,香港極少數人以「蝗蟲」醜化內地同胞、鼓吹「自決」和「港獨」,企圖阻隔、割斷兩地血脈親情,是多麼狹隘、無知、無良,這些違背兩地人民感情的言行,注定得不到大多數港人的認同和支持。

8年前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山崩地裂,同胞罹難, 700萬港人在震驚和悲痛之餘,迅速展開了香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賑災行動。地震發生後短短一天,特區政府就宣佈撥款3億元救災,香港各界向災區捐出的款項就已超過5000萬元。在港島,在九龍,在新界,隨處可見為災區募款的捐款箱,港人不論貧富,紛紛向受災受難同胞伸出援手。

回想當年地震發生後,血濃於水的同胞親情在香港噴湧。來自內地和港澳台的藝人在香港舉行持續7個半小時的馬拉松式義演,為汶川大地震受災同胞募捐3000多萬元。截至2008年6月16日,香港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已累計向地震災區捐款超過22億元。至地震發生一年後,香港特區政府共撥款捐達90億元,香港民間捐款達130億元。

大地震後,災區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在災後重建工作中香港的參與程度亦是前所未有。在川港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歷時8年的香港特區援建項目已接近完成。香港共投入約100億元支援四川災區重建,援建項目190個,包括151個特區政府牽頭的項目、32個非政府機構的項目以及7個香港賽馬會援建項目。這些項目基本上已投入服務,惠及超過30萬四川當地同胞。

「縱然山搖地破也要安然渡過,有你有我,我要你重獲原來的生活,認定了這一輩子的承諾。」這首香港對汶川地震賑災的主題曲《承諾》,在香港已經成為愛的呼喚。實際上,每當內地同胞遭災遇難,骨肉情深的港人都會積極伸出援手。而香港回歸以來,風雨兼程,種種挑戰和考驗不斷。在香港遇到困難之際,中央和內地同胞都全力支持香港克服困難,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中央大力度、高密度、全方位地出台支持香港發展的舉措,充分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的重視和對香港同胞的關懷。國家「十三五」規劃和「一帶一路」戰略,為香港提供了更多「近水樓台」的大好機遇。

鑒史知今,命運共同體的歷史昭示,打斷骨頭連筋的同胞情感,是港人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滲透在港人血液裡的基因,不是極少數打「本土」旗號的激進分子、口吐「自決」和「港獨」夢囈的政治騙徒,可以輕易否定抹殺的。香港與四川的互助互惠故事證明了這一點,無數歷史事實證明了這一點,未來的無數故事還將證明這一點!

【文匯網】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